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有着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体验、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学校德育的实践,从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方面提出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改革中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道德建设给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纵观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偏离,政治化、物质化倾向严重,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还存在倒置、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个体道德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各学段德育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真正地让德育回归自然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使得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乃是正确之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德育的实效转化为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级的提高.面对新形势,如何通过德育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摆在每一位德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纳入整个道德调整领域,丰富着高校德育内涵。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和谐属性、价值属性、系统属性、实践属性和发展属性,充分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内在价值和理想追求。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应从整体世界观、生态善恶观、生态公平和正义、生态人格塑造、生态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进而构建体现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效果最终要通过道德行为实践体现,然而知识本位下的道德教育只能止步于教授或曰灌输道德知识的初期阶段,这就必然导致在学校德育和社会生活之间存在断裂带,而填补这一断裂带的措施唯有践行德育。提升德育的实践品格是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认知与行为脱节的必然选择。携手社区,以立品、立德为主旨,建设书香校园,实施践行德育,形成课程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建设——校园读书活动——社区德育实践四板块统筹互动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为学生在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和感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垒实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倾向明显增强,社会道德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学校德育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试从分析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加强我国的德育建设,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道德建设中,很多学校德育工作只重视个别榜样的作用,忽视制度建设,即使有德育制度也大都忽视学生在德育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工作不能深入人心,难以见成效。要改变学校德育工作被动的局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在德育制度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一学生参与的原则即通过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选择或制定。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金点子”有奖活动、德育热点讨论、各种科学理论宣传等等德育活动,充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机构,往往被社会寄予厚望。但是学校德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本身的负向功能、德育的迟效性、学校德育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当前德育在学校的实际遭遇,都决定了学校的德育功能必定是有限的。[1]既然学校德育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合理看待学校的育德能力?有学者提出,现代德育必须确立"德"—"育"生态的理念,并致力于其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2]笔者基于德育生态理论建构的视角,提出学校德育承载力的思路,希望这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解决我国社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进行制度改革与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道德建设。但在制度变革优先的前提下,道德建设仍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道德教育仅是道德建设的五种机制之一,不宜夸大学校德育的作用。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质的变化,现代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审视社会正义,高扬终极关怀,强化普遍伦理,提倡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德育基地是学生道德实践与活动体验的场所。把区域德育基地资源整合起来,并与学校德育活动衔接,使学校德育过程体现出系列性、专业性、特色性与制度性。奉化市通过"全面推进、典型培育与特色打造"的德育基地链操作思路和"主题化设计、模块化操作和自主化实践"的活动模式,促进了学校德育特色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德育,这向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道德建设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偏离,只有在理念、课程、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使德育回到正轨.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的德育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和现实情况对学校德育体系重新认识,加以改造.文章认为,"德"需要学说是德育的理论基础,必须从学生"德"需要出发,按社会对不同成员道德要求的标准,结合学生道德的客观状况重新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当下学校德育的现状出发,分析语言这一工具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及其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提出改进我国学校中以语言为媒介的德育方法的一些措施,以使其改变一直以来所存在的背叛道德的德育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管理是运用管理学原理,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系统的科学道德影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德育实践表明,如果学校的德育管理真正到位,就能培养出大批具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并形成令人称赞的优良校风,从而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忽视或削弱了这方面的管理,就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因此,加强学校德育管理是新世纪学校的重大行动,它对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学校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后备人才的教育。在我国1998年3月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指出: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校园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德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校德育内涵,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知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德育的基本理念1.通过传统蕴育现代。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育机制首先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中,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学校德育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一本土文化中,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反复教育,使其不断发扬光大。2.德育的双重性。德育具有双重性:道德性和政治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前者为一般基础,后者则是促使个体转化为公民的特殊要求。但在实际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后者一方面被放在首要位置(普遍强调的是政治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某种特殊的历史经历或历史经验被人为地贴上了某种标签,使得一般人对政治性的理解过于偏狭,由此导致目前对事关政治的东西持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轻视。因此,必须纠正这种偏差,重新理解德育的双重性。3.德育的根本在于内心体验。德育与智育的一个根本不同就在于德育必须通过主体的内...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由德育的根本目标决定的,即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确定德育任务既要适应党的工作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的变化,又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此,职业学校德育任务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同时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