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文摘荟萃     
这里怕说的“怕惧”,并非畏畏缩缩、胆小怯懦之意,而是一种健全的惧怕感。对于一个尚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来说,健全的惧怕感是不可缺少的。具有健全的惧怕感,孩子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和控制。孩子的“怕惧”不是一朝几夕间形成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为人父母者,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根据其错误行为的性质,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该严厉批评教育的,决不能姑息纵容轻易放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认识和检讨自身错误的同时,对家长生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家庭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不怕人”,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事事都“独断专行”,这是家长对孩子长期放任而形成的恶果。要想纠正这一现象,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惧怕感”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健康人格和品行的塑...  相似文献   

3.
我们教育孩子历来是倡导勇敢反对“怕”的,这里提出要让孩子学会“畏惧”,似乎不合时宜,其实不然,这儿所说的“畏惧”不是指与勇敢相对的“懦弱”“畏缩”,而是指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正常惧怕感”。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由于某些家长的过分娇宠与过度满足,致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甚至打人——这样的孩子就患了“畏惧感缺乏症”。 缺乏正常畏惧感的人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自我控制,常常表现得为所欲为、冷漠无情、松垮懈怠。这种表现发展到极端,  相似文献   

4.
孩子从哇哇落地,家长就不可推卸地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自然也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鲁迅曾这样定义过家长的责任: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家长担负着繁忙工作以外的养子、教子的双重任务。作家长难,难就难在时时处处都要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进行“心灵的旅行”,通过平时不经意的接触,及时发现孩子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恰当地批评,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把枝枝丫丫的小树“修剪”成国家的栋梁。下面是我对孩子“批评教育”的点滴作法。  相似文献   

5.
许多家长都知道,惩罚跟奖励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但孩子犯了错,不少家长却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惩罚孩子。言语批评只是惩罚教育的一种形式,惩罚还包括承担错误损失、将功补过、弥补过失等。有些家长错误地将惩罚理解为“体罚”,有  相似文献   

6.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7.
我读了1995年第4期《家长》晓桥的文章《家长打孩子未必是无能》,有所感触,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的中老年人,有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打,而我们当家长的又有几个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打孩子不是“无能”,而是“有理”。我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挨父母的打,或者作为家长打了孩子,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出,我认为是不妥的。我翻阅过几本教育理论书,没有发现对孩子应该“打”的理论阐述,当然书上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发明,然而当我坐下来仔细回想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就感到用“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是不能教育  相似文献   

8.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犯错误是必然的,是无法回避的。更何况孩子因爱认知经验、判断能力、人生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被学生错误这一假象所蒙蔽,看不到孩子犯错误这一假象背后的真象,更不能反思如何才能还原学生真实自我这个真象。这是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家长怎样对待犯了错的孩子孩子做错了事,不论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孩子在心理上基本是认错的态度。但是,孩子终归是孩子,自制力有限,难免会程度不同地再犯前一次的错误。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要犯“多重处理”的错误———母亲骂过了,父亲接着又骂;当时骂过了,过...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13.
勇赫 《母婴世界》2014,(3):20-21
那天,“触摸心灵坊”来了这么一位家长,她说她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总是有一些单词记不住,发音也不规范,不管她怎么教,孩子都记不住,每天晚上花很多时间教她读书,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一听,这完全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啊!我说的不是家长教育水平低,而是家长根本就没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家长如果成为孩子的家教,超越了权限。这样做既没有帮助教师,也没有帮助孩子。相反,儿童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第一,学习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生活实在太没有意思了。第二,母亲可以给我一些辅导,上课的时候听不到也没有关系。这种错误认知毒害太深,将会持续贯穿他们的学业生涯。  相似文献   

14.
不少的家长常常把对孩子的教育狭隘地理解为知识的教育,而对孩子的情感与品格的教育就未必那么在乎了。“聪明”一词几乎就是对一个孩子最高的褒扬。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品格的养成被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常常不太讲究。其实,一些孩子日后所以为非作歹甚至行凶作恶,细论起来,或许正发端于在他们最初犯下一件鸡毛蒜皮的错事时家长所采取的漠视纵容的态度或错误的处理方式。西方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品格教育较之有着深厚道德传统的当代中国,似乎就不仅仅是重视了,而是仿佛“认真”得有点过头。日本的高桥敷教授在他的名著《丑…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10,(9):12-13
郑州一位家长来电问:“我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更是享受着一大家子人给他的爱。现在孩子上学了,和同龄人相比,显得笨手拙脚的,很多事情都不会自理,需要家长帮忙才能完成。我发现,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依赖惯了。我希望孩子能变得自立自强,变得心灵手巧,那么,该怎样教育孩子,使他尽快自立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19.
“宋老师的微笑使孩子们没有惧怕和顾虑,宋老师的笑容使她的批评犹如一曲歌、一条小溪,给孩子的是宽容和启迪。孩子爱这样的老师,孩子选中了她。”这是昆明市委机关幼儿园在请家长以无记名投票推选“最满意的老师”活动时,一位家长给宋群老师写下的评价。这里且不说幼儿园保教人员主动接受幼儿家长的监督,摆正主从关系的办园  相似文献   

20.
马虎粗心是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对这个问题,家长不习惯深究原因,只是一昧地焦虑担心。多数妈妈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束手无策,可谓谈“虎”色变。细究马虎,有两种情况,真马虎和假马虎。所谓真马虎,即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做事不够细心,导致错误百出,属于学习习惯不良导致的不好现象。而假马虎并不是由粗心所致,而是因为对题目理解不透彻或对知识掌握不牢,只能凭主观臆断去解,导致错误出现,或者孩子情绪不能自控,人坐在这里,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也会漏洞百出,表现出马马虎虎。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克服学习上的“马虎”,首先要搞清楚“真假马虎”,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