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当老师了!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话令笔者不禁想起,以前的语文教师总是说越教越顺手,越教越  相似文献   

2.
王水丽 《考试周刊》2011,(64):37+33-37,33
浙江省特级教师唐懋龙曾这样描述时下一些语文课:“一个傻乎乎的老师带着一群傻乎乎的学生,在上着一堂傻乎乎的语文课……为分析而分析的语文课就是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号变成问号,再让学生把一个个问号变回句号。”犀利的观点道出了语文课的困境——教课文,不教语言;教知识,不教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绝大多数语文课变成这样:老师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总想让他们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老师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总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老师唯命是从地教,学生深挖硬钻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一个让老师、学生谈虎色变的话题。老师怕教作文:不知作文教什么,怎么教;怕批阅作文,那长长的费力劳心的批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却不屑一看。学生怕写作文: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搜肠刮肚往往换来的是失望的结果,越写越没有兴趣,越写越不会写。针对这种现状,我大胆尝试,在作文教学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谭海鹏 《课外阅读》2011,(9):290-290
新课改之后,语文知识如明日黄花,备受冷落,这与以往的雄霸课堂、一统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人文性的倾向偏差,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误读,一些老师发出了语文课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学生也不知语文课要学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呢?  相似文献   

6.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11,(7):69-70
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晓春老师在他的新著《语文课如何是好》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火连绵。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发言盈庭,论文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要改变“老师越讲学生能力越低,讲得越多学生越懒”的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教学重心偏离学生这个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实现学习自主学习。为此,我校创立和推行“导学议练”自主学习模式,把一堂课大致划分成四大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师生讨论,训练过关。  相似文献   

9.
这是节语文课,一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随即递过一颗五角星说:“想不到你也能把课文读下来,真不错!奖你五角星。”刚看到老师手中的五角星,该生原本很兴奋,可听老师这么一说,她很快羞红着脸低下了头,五角星也弃在一边。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课堂并不罕见。教者是在赏识学生,为何学生并不领情?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给学生权利,让学生享受平等;  相似文献   

10.
“3月23日!金童老师1“一蟹不如一蟹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不到黄河心不死”翻开学生的《三分钟积累》本,每一天的成语积累课堂作业都是这样的格式,并且有一个个“金童”老师的亲笔批改,有错的同学订正好后还有这些小先生的二次批改。这项成语积累课堂作业全由学生操作。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有一至二节语文课。每天早晨,昨日教成语的小老师往往第一个到校,把写有他教的成语的小黑板挂在黑板上,以便让同学记住这四个成语。第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昨日教成语的小老师会及时发下《三分钟积累》本,然后在黑板上写上日期和她(他)的姓名。语文课铃声一响,学生就翻开本子,手握钢笔,静悄悄地等待小老师吩咐。有些小老师会吩咐默写;有些则让大家听写;有些小老师要求高一些,会自己说意思,让大家根据意思写出这四个成语;还有要求更高的,则说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让大家根据这个句子写出相应的成语,当然范围就是他教的这四个成语。结束后,迅速传好本子,小老师抱走,我开始上语文课。当天中午,小老师会趁午休时间改好全班的这些作业,并找有错误的同学一一订正,然后一本不落地整理好本子传给下一位小老师。第二节语文课铃声一响,下一位小老师闪亮登场,指着小黑板...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拒绝无谓的玄乎 潘文彬: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的确,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2.
曹少林 《快乐阅读》2012,(27):115-116
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来到小学,他们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知道小学生都要学一门课,课的名字叫"语文",语文老师教他们听,教他们说,教他们读,教他们写,这样的课一上就要上十几年,孩子们对语文课钟情于否,一年级是关键,一年级的孩子能对语文课"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吗?语文课的魅力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本学年,我任教六年级语文课,前些日子与教同年级的老师闲聊时,发现课堂上有一个共同的尴尬现象——老师一提问,教室内鸦雀无声,异常寂静,最终不得不由问题的提出者自圆其说。到底是谁造就了这样的课堂,语文课不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激情的课堂吗?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秋红 《考试周刊》2012,(39):21-21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与学生不听调遣的矛盾.教师“强让”越严重,学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而“疏导”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以朋友心对待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普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水丽 《考试周刊》2014,(52):34-35
<正>浙江省特级教师唐懋龙曾这样描述时下的一些语文课:"一个傻乎乎的老师带着一群傻乎乎的学生,在上着一堂傻乎乎的语文课……为分析而分析的语文课就是把课文一个个句号变成问号,再让学生把一个个问号变为句号。"这道出了语文课的问题——教课文,不教语言;教知识,不教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应该是发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学生对批语却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不见长进。笔者认为老师越“勤快”,学生就可能越懒惰。这正如家庭教育一样,父母越勤快,家务包揽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惰性就越强。因此,做老师做父母的也应该学会“偷懒”,不要包办,要给学生“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一名今年夏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谈及中学语文课时说了这样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语文课至少不能让学生厌烦,不能让学生一无所获。同样一个作者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教,对我的影响真可说是天壤之别。初中时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样一篇能感动学生的文章,老师作了一点客观的叙述,只说:‘这是怀念母亲的记叙文,读后要弄清楚叙事要完整,有头有尾。’课就这样流失了,心中未留下半点痕迹。她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讲一讲、轻描淡写地讲一讲与己无关的事。高中学史铁生的《合欢树》,老师教得激动万分,甚至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坦露在学生的面前,用自己刻骨铭心的体验剖析史铁生的心灵倾诉,在大难临头,精神濒于崩溃的情况下,母亲是最无私最有力的支撑和抚慰。两年过去了,老师唏嘘的神情和文中一个个形象镌刻在我心里,我第一次认识了邻居的真挚情谊,我第一次感受到亲情的无私无价,‘悲伤也成享受’,那无言的悲痛常在我脑中萦绕。后来,我自己也去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只有一种平面的感觉,缺少了老师教《合欢树》的震撼。老师教课总要有点打动学生心灵的话啊!”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老师教一个单词,学生就死记硬背一个单词。这种呆板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大脑成了仓库。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