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加爵行刑前不足48小时,我在全国所有媒体中,获得了一次对他独家面对面采访的难得机会,不禁感慨万千。“和马加爵一样,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翻开那份采访申请函,时间定格在2004年5月20日。就是说,从我向最高法院提出采访马加爵的申请,刚好一个月的时间。还记得,在昆明中院时,某大报驻当地记者听说我独家采访了马加爵,那种眼巴巴的神情,让我既怜惜又窃喜。  相似文献   

2.
1946年4月22日:江南名城苏州开始渗入初夏的燥热,下午2时左右,大汉奸褚民谊被全副武装的军警从狮子口豁狱押上了通往江苏高等法院的囚车,踏上死亡之路。  相似文献   

3.
4.
1995年4月23日,我来到丁铁军家采访。 由于是临时指派的任务,我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在到他家以前,我对丁铁军一无所知。只是在路上略略翻了翻另一位记者采写他的稿件。知道他是一位残疾青年,身患脑瘫,但依然为其他的脑瘫患者作义务咨询工作。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辞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导日,报社决定在这一天推出关于丁铁军的报道。这是我来到丁铁军家之前,对这次采访的全部理解。  相似文献   

5.
镜头前的采访,主要是指电视采访(INTERVIEW TALK)及现场口头播报(FIELD REPORT)。这是电视节目中常用的表现手段。这两者源于广播的录音报道,但它比之于录音报道中的访问谈话或现场报道来讲,更具有临场感或现场性。它不但使人听到了现场的谈话声音及环境音响,而且提供了可以直观的现场可视形象,使人耳闻目睹,身临其境。电视节目由于有了镜头前的采访,表现手段更丰富了,并有条件实现观众的深度参与。 电视访问和现场播报中,人的说话声音成为主要的传播工具,似乎改变了电视“以视觉形象为主,以声音为…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自己的每次采访都看作一场战斗。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如同陌生的堡垒,记者必须从各个方面探幽、挖掘。事测立。不测则废。谁也不愿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正如军队难免要打遭遇战,记者受制于新闻强烈的时间性,往往一个通知,一则信息就必须火速赶去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能临阵不乱,攻守自如,有的则一败涂地,弄得自己和采访对象都很难堪,奥秘何在?本人作为人民日报实习生、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一次是貌似充分其实毫无准备的采访。去年10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暨拍卖第一天。一听题目心中害怕。我原来学外语,对经济一窍不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期货、拍卖交易听起来更是天书。领导又明确交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有句俗话叫“七分跑、三分写”,这里的跑指的是采访,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的基础,报道的依据,新闻则是采访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访,经过试探性阶段,要迅速转入正题。试探性阶段不可太长,要适可而止。如果这个阶段拉得很长,开始的“闲谈”总是漫无边际,就会使访问对象觉得你是在闲聊,或者觉得你有些圆滑,甚至在卖弄自己,造成不好的印象。一旦造成这种不好的印象,在这次访问中是很难消除的。因此要尽快转入正题,开始正式采访。转入正题,首先要向采访对象交代采访目的,要准确介绍,不能含糊,以此来引导对方谈话。因为对方很急于想知道找他到底是干什么,他该怎样回答。记者要明确地告诉他,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得不清楚,他就不能明确地回答。必要时还要交底。对方对记者采访往往有点疑虑,比如记者提了几点要求后,他会想,为什么找我?有沒有别的目的?会给我带来利益还是损害?特别是记者采访比较重要的问题,访问对象的疑虑就会更多,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先交底——这次采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他有何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9.
访问是采访的主体,提问是访问成败的关键。“在所有已发表的新闻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靠记者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其他三分之一也都离不开这条途径。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作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他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停地寻找那些有见解和事实材料的人。”(卡尔·华伦:《访问和记者招待会》) 访问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访问来自事先  相似文献   

10.
吕鸿 《记者摇篮》2009,(7):105-105
从事电视节目编导工作多年,深知前期采访对整个节目至关重要。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切中被访者的心脉,使其消除隔离感,敞开心扉;如何恰当地运用专业性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成为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界普遍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模式的发展历程,即第一代的口播新闻、第二代的图像加解说、第三代的现场采访,也就是记者在镜头前的采访。镜头前的现场采访正在成为电视采访的基本手段,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对于传统意义的采访来说,  相似文献   

12.
采访前的预约策略谢骏新闻采访一般要事先预约。预约的对象是新闻源,即当事人、知情者、参与者、目击者等;预约的内容应包括采访的内容、时间、地点等;预约的手段大体上为:电话预约,书信函件预约,电报、电传预约,记者本人当面预约或托别人预约等。预约对于采访的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视界一般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过程,即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 解说,而第三代模式则是现场采访报道,也就是镜头前的采访。现在,镜头前采访正在成为电视采访的基本手段,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对于传统意义的采访来说,镜头前采访是现代化进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王国超 《新闻窗》2010,(6):127-127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视新闻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加上如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一切都促进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方面还有着不少工作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5.
要想采好一个新闻、做好一个报道,除了记者要有好的新闻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采访的新闻做好大量的、有效的采访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心应手,将所需要的信息都采回来,做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1961年3月8日,英国电影女明星费雯丽抵达美国纽约访问,刚走进机场休息室,一位记者唐突问道:“请问你在《乱世佳人》中饰演什么角色?”她一听记者这样提问,马上反问道:“你看过那部片子吗?你读过那部小说吗?”记者回答:“没  相似文献   

17.
田迎威 《新闻传播》2009,(11):111-111
在我国电视界普遍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历程,即第一代模式的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的图像加解说,而第三代模式则是现场采访报道,也就是记者在镜头前的采访。现在,这种镜头前的现场采访正在成为电视采访的基本手段,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对于传统意义的采访来说.镜头前的现场采访是电视新闻在现代化进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贾艳秋  张鹏 《记者摇篮》2001,(10):48-48
作为优秀的电视工作者,应该具有屏幕前的采访和屏幕后的采访双料“拿手活”。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一般要事先预约。预约的对象是新闻源,即当事人、知情者、参与苦、目击者等;预约的内容应包括采访的内容、时间、地点等;预约的手段,大体可以分为:电话预约,书信函件预约,电报、电传预约,记者本人当面预约或托别人预约等。预约对于采访的成功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张宏伟 《新闻传播》2010,(4):111-111
新闻采访,是一线记者的日常工作,尤其我们县级台的记者,差不多每天都要出去采访。如何在频繁的采访中把稿子写得更加精彩、更吸引人?即使面对临时出现的复杂情况也能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