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道德教育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信仰引导。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做到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道德教育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信仰引导。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做到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更道德,反而造成了道德的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即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相似文献   

4.
谭维智 《教育学报》2008,4(2):16-21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更道德,反而造成了道德的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即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浅谈情绪体验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道德教育中,人们往往重理轻情,使现行的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在投入与产出上的明显失衡,促使人们深思道德教育中情与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道德情绪体验对道德知识传授的制约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试图从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谈谈情绪体验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学校,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主要集散地——中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学校要继续履行好为社会育好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使学校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学校,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主要集散地——中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学校要继续履行好为社会育好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使学校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的两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教育中缺乏道德对个体需求满足的理性分析以及没有把道德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思维、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起来,是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论庄子对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为主导的学校道德教育传统非常重视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道德知识传授,庄子持有与儒家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知识并不能作为道德存在的根据,知识也不能被应用于道德的领域,知识不仅无益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道德教育中进行道德知识教化对道德的养成还是有害的,人的道德所依赖的并不是"已知"而是"未知",因此必须将其从道德的领域予以彻底的清除,同时要彻底改变人的知识论的道德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道德教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美德作为知识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所以,它作为知识可教是有边界和条件的。只有理解美德作为知识存在的实质以及美德知识的属性,才能领会"美德作为知识可教"的边界和条件。道德教育可以采取灌输、叙事、反思等方式。在道德教育中,当道德的概念和要求与主体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并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时,这种道德知识的传授方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谭维智在《教育学报》2008年第4卷第2期中撰文指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来传授道德知识,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只会使人的道德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作者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一、老庄对“加法”理论的批判。1.儒家“加法理论”的基本特质。“加法原理”的基本图式是,在善恶对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知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道德教育的提出虽然有助于走出传统道德教育重知轻行的误区,但如果过于强调生活、实践就有可能使道德教育走向另一极端,忽视基本道德知识的传授。由此提出道德知性教育概念及其特点,并就该如何进行道德知性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着误入规范理性与知识理性、注重"目的善"而遗忘"手段善"的困境。借鉴新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的"良知坎陷说"观点,道德境界不是高高在上的,它要关怀生命,关注人世间,所以要有坎陷,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领悟道德教育的精髓。道德教育不仅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转化为个体切身的践行;不是帮助儿童寻求客观知识的理论活动,而是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性的成长;不仅需要理性与规范,更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道德教育是先验与经验、本质与存在、理性与情感、潜在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把道德教育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忽略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离开了"实践",道德教育既不会对学生心灵产生任何触动,也不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任何影响。与其他的学科教育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要使学生过一种良好的、健康的道德生活。所以说,道德知识应  相似文献   

19.
系统复习抓“双基”,教会学生迅速找到知识信息;深化复习,抓本质,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点复习,抓实践,教学生学会创造,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效果不佳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 :德育内容远离市场经济 ,缺乏现实性 ,过于理想化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过于整齐划一 ,缺乏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 ;德育工作者的旧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新的道德观念没有树立起来 ;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轻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