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典小说中叙事到明清时代,以几部重要的经典小说而完成小说叙事模式建构,即单体叙事结构、连缀叙事结构和网状叙事结构。单体叙事结构是以几个主要人物贯串故事始终,各阶段的故事在时间上有前后因果关系。连缀叙事结构表现为由几个角色贯连形成一个文本主旨统领的集合连缀叙事结构,在叙事上这两种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形成某种独到的叙事魅力。本文以"三国"和"水浒"为范本对这种叙事结构的叙事奥妙作点文本细读论析。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与她同时代的女作家,她总是以旁观者的冷漠来审视她笔下的人物,即始终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写作.这种旁观的姿态是由于作家采取了一定的叙事策略、技巧,使自己与文本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来获得的,这种叙事策略更是叙述者在文本中的身份和位置--隐身叙事者.  相似文献   

3.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小说《我们的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策略。确定一个恰当的叙述方位,选取一位如意的叙述人和一个最佳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文本叙事上的重要策略。创造一个富于艺术张力的多层反复文本,这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叙事上的又一策略。这种多层反复文本,是由人物视点、“叙述代言人”、故事的否定性反复连环以及戏谑与反讽式叙事等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林世仁的童话作品中,以“梦”为叙事情节和叙事人物的两种形式,是其文本的重要特点,呈现出丰富的文本风貌。“梦”的叙事不仅构成了文本的逻辑线索,也是补偿性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让孩子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及想象得到尽情释放。同时,林世仁笔下“梦”的叙述被赋予了创作者主体情思的隐喻,这种叙事隐喻一方面构成了文本梦幻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丰富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摹写世情的杰作。在小说中,主要人物相继死于非命,但是这种死亡叙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情感维度、写实特色和结构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金瓶梅》中的死亡叙事,探讨死亡叙事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对文本有更深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小说对话的多视域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对话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多边缘学科视角的互融性,这种融合使对话语的审读具有了多视域空间.从言语交际视域对其加以审视,涉及言语代码从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到解码的全过程.从话语认知视域考察,认知贯穿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等复杂的人类言语行为中.对话参与小说叙事,其叙事状态不同于叙述语言,在叙事视角、文本结构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8.
《保卫延安》是“十七年”一部反映革命战争的史诗性巨作。由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限和战争宏大目标的现代性想象的原因,使得战争文化思维和宗教逻辑具有了互通性和可转换性。革命战争叙事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世俗的宗教情怀。具体而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这种战争的宗教情怀的叙事方式是对战争记忆和新社会秩序的“合法性”的一种文本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9.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梦境作为其中的重要意象,所构筑的叙事空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美学力量,在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的叙事空间。梦境空间的构筑,为文本人物增添了难以抹灭的诡秘宿命,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诉求,更进一步在结构上呈现多重形态,丰富延伸文本的情节结构,以巧妙的构思丰富了文本叙事形态,体现了格非由文学形式实验转向对古典历史追问与探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马宏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44-47,72
《旧约》的编纂和叙事等层面都呈现出鲜明的传记性特征,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按照人物生平叙事历史进程,以人物命名等等。这种传记性特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比如《旧约》作为早期文本叙事的故事化倾向,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历史叙事的产生,以及纪传体叙事适应了犹太民族独特的流散历史境况等。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采取了理念先行的叙事策略。其故事都是在预设理念的指导引下安排人物,编织情节。这种策略在文本中体现在随意而巧妙的情节,符号化的人物,公开表现自我式的评论上。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3,(4):85-90
以《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本为文本考察对象,对黄小田评点本进行小说美学的阐释,并认真考察了黄小田的家世生平和评点版本流传情况,其中重点分析了黄评中关于小说美学的创见,从人物构造,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建构系统的黄小田小说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是寻根小说的典型代表。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小说的叙事线索和叙事视角造就了小说文本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并引起对传统文化中神秘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14.
南明元 《文教资料》2014,(21):19-20
《创世纪》是《圣经》的开篇,也是《圣经》中的重要文本,它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组合,共同构成《创世纪》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一部叙事作品,可能不止一个叙述者,这些叙述者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有上下、主次之分,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是多层的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叙述分层。叙述的分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文本的超叙层与主叙层相互交织,须臾不能分离,共同完成文本的多层叙事。通过对文本叙事进行细致地考察,分析不同层次的叙述,来体会文本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作为长篇史诗性作品丛林夹缝中长成的一种小说样态,历来关注度不高.事实上,它的出现是对"史诗性"宏大叙事主流的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冲击.本文着眼于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中所集中塑造的两类人物形象--女性形象与知识分子形象,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依托,找寻本时期小说创作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7.
《保卫延安》是“十七年”一部反映革命战争的史诗性巨作。由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限和战争宏大目标实现的原因,革命战争叙事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世俗的宗教情怀,具体而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是战争文化思维与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双重现代性想象规则和宗教逻辑具有互通性和可转换性。这种战争的宗教情怀的叙事方式是对战争记忆和新社会秩序的“合法性”的一种文本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景》和《铁路沿线》分属于文字文本和影像文本,对边缘化的个体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它们共同的主题类型,这与文本所采取的叙事形式之间呈现出相反相成的张力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的思想取向层面体现为生存欲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因而造成文本所塑造的人物表现出不同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1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女巫的子孙》改编自莎翁传奇剧《暴风雨》,文本叙述了不同类型的个体创伤与文化创伤。本文结合叙事时间机制分析人物的幻觉、解离等创伤心理,探讨人物时间观、文本叙事时间和文本历史时间与个体创伤及文化创伤的深层联系。两个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创伤经历蕴含着不同的时代语境,小说的现代性反思赋予创伤叙事以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