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的沈从文,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生态意识最浓厚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执著地追求着“人与自然契合”的理想生态境界,在他所塑造的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上,在他所勾勒的神秘瑰丽的自然景致中,在他所构建的充满诗意的意境里,都能探寻到“归依自然”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威廉·鲁克尔认为,批评家应该“具有生态学视野”,主张“将文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为“发愤著书”的理论剖析作家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种世界观,在创作上也不失为是一种起着指导作用的文学创作基本原则.文章分别从源流探寻、文学创作规律两个维度阐述,昭示了“发愤著书”是古代文人们与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命运抗争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成就一种理想、一种人格、一种事业的手段。“怨愤出好诗”,这是美学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文学创作现象:尽管作家不同,但其美学追求却有着较大的相似乃至于神一。于是,文学史中便有了“苏辛”并称、“周柳”并举、“谢陶”风格等等。屈原和庄子,一个以诗歌著称,一个以散文见长,二者并称为“屈庄”或“庄骚”,已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共认。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文学审美过程中,表现出近似的审美掌握方式和角度。本文试就屈庄浪漫主义美学特质的异同作些不成熟的比较,以供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智力的结构与智慧的“诗想”陈仲义(一)情感泛滥是诗歌长期的偏头痛,理性郁结是诗歌的心绞痛,而大规模非理性“入侵”,更搅得诗歌六神无主、心律失常。长期以来,在感情和理性之间,诗歌此消彼长,如何于对峙的两极,寻求一种新的合理平衡一直困扰着诗人和批评家们。...  相似文献   

7.
《文学报》消息:著名学者郜元宝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岂能一俊遮百丑》的文章,他说:对许多作家来说,"口语"神圣不可侵犯,像金字招牌,一经竖立,想从字句入手有所评骘的批评家们,顿时就哑口无言了。文学的妙用就是用文字记录声音,文字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贯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力,古今中外文艺创作者和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观点,其中如下两种观点最有价值:一种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不平则鸣,一种认为文学就是白日梦。关于这两种观点,文艺理论家们已经分析评论得够多了,但过去主要谈的是两者之异,实际上,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那就是:两者都认为文学是起源于人类深层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云:“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这几句话,代表着中、晚唐人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评价。这样一位“诗豪”,除了与白居易唱和外,对其他晚唐诗人,不可能不发生联系影响。这篇小文,是我所举的几个例证,也是我所进行的一种试探。刘禹锡与姚合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中国,许多高校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教师是其中的纽带,不可或缺。“西海固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并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便有着这样特殊的背景。萧关远去的历史烟云在西海同文人的血脉中延续,新时期而来的文学复苏和发展,同样唤醒了西海同的诗人和作家。而新时期西海固三代作家的创作和成长中,离不开同原民族师范和原固原师专的文化圣教,虽然它们已经成为了历史。在西海固文学积蓄力量和扩展影响力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慕岳、朱世忠,还是钟正平、武淑莲,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固原民族师范和固原师专(现宁夏师范学院)从事文学批评专业的教师们保持了文学创作的良好传统。这种重视文学创作的艺术实践,恰恰是当下许多大学教授和职业批评家所欠缺的。这种长期坚持文学写作的习惯,使武淑莲、  相似文献   

11.
齐梁批评家肯定嵇、阮诗,但又对正始诗风评价不高,如钟嵘认为正始诗风“陵迟衰微”,刘勰认为“浮浅”、“轻澹”,萧子显、沈约论及魏晋南朝文学流变时唯独不提及正始诗风。对嵇阮诗和正始诗风分别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齐梁批评家的共识,文章并试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合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比喻,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古到今,不论文学创作,理论文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常被广泛地运用着。对于文学创作,秦牧把这比喻譬作“语言艺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发愤”是对历史主体卑贱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切身体验,由此产生出司马迁高动力的创作心态,酝酿出其多层次的创作动机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发愤说”理应是司马迁所建构的宏观历史的动力论,并非单纯的文学创作动力论  相似文献   

15.
在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突出表现为无论是在作家立场上,还是文学创作上都一概地政治时尚化了。这也就引发了在文学作品中性别生态发生整体失衡的情状:文学生态和性别生态的相依相伴,一方面使女性作家们感受到了“别样意义”的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可能和“荣耀”,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她们对自身性别迹象的忽略和放逐。笔者认为,女作家们之所以这般脱“俗”,是因为这既是女性对男性霸权文化的一种无奈和俯就,又可以说是一种拒绝姿态的变相呈现。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当福建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和他的朋友们喊出“保卫童年”时,尼尔·波兹曼的《消逝的童年》还未及翻译出版。如今,当我读到这本新书时,张文质们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组,正以崭新的理念和方式,渗透和润泽着那片地域许多所学校里的生命。在书中,尼尔·波兹曼曾断言童年的消逝势不可挡;濒临东海的那片土地上,张文质们如农夫般胼手胝足地奔波劳作,正栽种着一片青葱的防沙林。波兹曼是西方著名的媒体文化的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论述了“童年”这一概念如何在文艺复兴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和确立,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日…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1991年第十期发表的《儿童习作学表达不应强调“有所为”》,觉得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和研究。小学生作文的确不能和作家的文学创作和科学家的学术论著相提并论,但这两者也并不是“一刀两断”的。归根到底,它们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是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相差很大而已。我认为,“有所为而作”内涵是丰富的。文章作者所提到的只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解。比较低的层次是把所见所闻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文章中有个中心思  相似文献   

18.
一、课题的提出写作就是创造 ,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在当下的实际作文教学中 ,我们语文教师却缺乏实践意识 ,只是坐而论道 ,大讲文章的“章法” ,不去亲自体察、诱导文章生成的整个过程 ,不写“下水文” ,作文课难免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嫌 ,对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示范引导作用。只强调正统的“章法” ,强调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层次难度 ,限制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限制学生把生活中的“真”上升为艺术上的“真” ,久而久之 ,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固步自封的写作思维和写作习惯之中 ,认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两码事 ,缺乏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 ,不…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有着众说纷纭的阐释。阿茜娅在德摹戈里根的洞穴里曾说过:“每一事物本身就包含着某种关于自身的预言”,倘若,某位诗歌批评的行家里手由此认为雪莱诗剧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事物的话,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1925年,纽曼·华尔特发表了一篇题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或每个人都是他自身的预言家》的专题论文,对雪莱诗剧众说纷纭的阐释表示不满。但是,他的不满并不能阻止批评家们继续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文艺理论家们曾经化了巨大的努力来研究事物的“真”,提出了种种“真”的标准,苏格拉底说,有用即是真,柏拉图认为真就是理念即上帝,人间的东西只是上帝的影子,文艺则是影子的影子。康德承认真是存在的,但只是一种人们达不到的“彼岸”。我国古代伟大的文艺批评家刘勰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