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寄宿制学生长时间离开家庭,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必要,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他们的理财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要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行为习惯,总之,全寄宿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们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寄宿制学校作为新型办学形式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学生在全寄宿制学校里进行学习和生活,不仅能够锻炼自理能力,还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全寄宿制学校里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比如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鉴于此,本文对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楚雄州武定县高桥镇弯腰树小学从2006年开始尝试集中办学,由于村小、完小校点撤并,使生源增多,学校从过去的100多人增加到近300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是寄宿制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教育衍生出来的特殊载体。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班主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体,以习惯培养为着力点,提升小学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源整合,乡镇中心校成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制班主任要在学习、生活上更加关心学生。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关爱、亲近、照顾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甚至有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见一面,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养成了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不懂礼貌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小学生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同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主要是因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引人瞩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农村寄宿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觉到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亟须进行"换药",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农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开始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和整合,不同规模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为了完善管理水平,各学校及教师应从培养管理干部、行为习惯及良好心理等方面入手,下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大部分是在学校养成的,特别是寄宿制小学。而餐厅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活动场地,生活指导老师如何与学生很好的交流沟通,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对生活也非常乐观和执着。因此,在新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尝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一个爱学习、守纪律、懂文明的新一代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当前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然而,寄宿学校学生吃住在校,这样给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课余生活的管理又是重中之重,寄宿生受心理年龄特点的限制,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课余时间长,加上学校基础设施的制约,管理滞后,学生课余生活不丰富,产生了厌学思想,出现逃学,上网游戏和辍学的苗头,我们开展研究,实验,正与当今时代教育相吻合,既为寄宿制农村小学课余生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又试图能为加快举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学校班级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的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系非常密切。近年来,天门市实验小学不断创新和加强班级管理,坚持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心强,极具可塑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七个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6):7-8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是每个人身处社会中所必需的条件,也是个人被社会评判的第一准则,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和人格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的主要负责人,在小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价值导向,能对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小事着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低龄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以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和双职工家庭的大量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无人看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求学问题,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制学校不仅打破了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还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是,寄宿制学校里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