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章》2011,(6):48-48
华章给力约稿如下: 给老师一个舞台: 【名师讲坛】全国各地的名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畅谈“读”、“写”。  相似文献   

2.
《华章》2011,(3):48-48
华章给力约稿如下:给老师一个舞台:【名师讲坛】全国各地的名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畅谈“读”、“写”。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华章》2011,(8):48-48
华章给力约稿如下:给老师一个舞台:【名师讲坛】全国各地的名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畅谈“读”、“写”。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09,(1):16-17
这张全国中小学名师“流派”分布情况图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名师的区域性分布情况。其中,有因相似地域文化浸润形成的名师流派,如:包容、大气的“京派”,追求精巧、体现创意的“苏派”,开放而灵动、鲜活而婉约的“海派”,追求开放、理性、实干的“浙派”……另外也展示了一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名师分布情况.如广东的丁有宽、四川的李镇西、辽宁的魏书生……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称为“英雄”。 我最早了解到的美国名师,便是莱福·艾斯奎斯。在很多方面,这位名师非常“中国”。但是.他给学生留的作业非常少,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看自己喜爱的书籍或练习器乐、排练莎翁戏剧:他从来不对学生高声说话,不让他们丢面子:他有一身“找钱”的好本事,热衷于带学生远足。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创立了一个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游戏来管理班级,这是我了解到的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学生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5,(7):46-48
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三位名师做课成都,给四川小语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丰采。“走近名师”。我们关注的是名师之名“名”在哪里?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我们更期望广大教师以名师为镜。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步步“走向名师”。这,就是我部与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走近名师”座谈会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拜读了很多名师的著作,也聆听了一些名师讲座。名师之“名”概括说来,大致有下面四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科学》2008,(1):44-44
云南省昆明市12名中学首席高级教师成为了该市“名师工作室”挂牌的“名师”,每个人都带上了十多个“徒弟”。昆明市为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安排了工作地点,每年每个工作室投入5万元用于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9.
赵家菊 《江西教育》2004,(13):78-79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4,(4X):14-15
名师工作室不能仅仅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浅层面上.而要与时俱进.建立起名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要突破传统.建立起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在培养中超越.在领悟中创新”的、令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名师工作室应该成为名师品牌辐射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后备创新人才的孵化地。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04,(4X):19-19
教育的确需要名师,但教育更需要所有教师都出色。名师不是着力靠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冒”出来的。从这点出发,应该考虑如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现在我们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我觉得其根本在于具有创造知识、增长知识、传播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曾经出题目给教师做:新教师如何培养?后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创造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于是,其他地方和学校也不甘示弱,都憋足了干劲,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名师”制造如潮涌动。然而,物以稀为贵,草因多而贱,泛滥的称号黯淡了“名师”令人景仰的光辉。试问,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彦春、朱寅年老师主编的《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一书,感悟颇深。16位教育家的智慧和快乐的心灵之路: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4,(4X):15-15
如果说,当初“名师工程”还多少带有“抢救”性质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徐汇区的“名师工程”更多地围绕培养和造就未来的一代名师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前两年,一些地方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博得“名师”桂冠者多如过江之鲫。这反倒削弱了名师原本厚重的分量,黯淡了名师令人敬仰的光辉。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应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按照计划指标评选抑或依靠行政手段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选择     
本期“名师”栏目过传忠老师在《阳光来自“真”、“善”、“美”——对语文教学生涯的思考》中写下了自己求学时亲身经历的感受:“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次新书发下来.我都抢着阅读语文课本.先睹为快.甚至争取在短时间里通读一遍。这些时光是美好的,就如同踏进了芳草地之后.  相似文献   

17.
名师靠什么成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创见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于是,其它地方和学校也不甘示弱,都憋足了干劲,也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名师”制造如潮涌动,搏得“名师”桂冠多如过江之鲫。然而,物以稀为贵,草因多而贱,超载的人群倏然削弱了名师原本厚重的分量,泛滥的称号立即黯淡了名师令人敬仰的光辉。试问,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应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按照计划指标评选出来的?亦或是依靠行政手段培养出来的?或许,看罢下面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能够获得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的使者     
刘云生 《今日教育》2008,(12):54-55
认识曾艳,是在重庆市“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名师成长途径与策略研究”的活动现场。当时,给我的印象并不深,但随着学科名师培训活动的层层展开,她也宛如一幅色彩艳丽的山水画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叶安乐 《福建教育》2005,(12A):11-12
名师离我们很远.这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感叹。曾经我跟他们一样,做梦都想和名师交流。然而.名师岂是我们能够“亲密接触”的?  相似文献   

20.
韩耀强 《物理教师》2006,27(10):43-45
为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最近我们组织了物理学科名师、教学带头人教学开放日系列活动.该活动展示了名师、教学带头人的课堂教学风采及其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其中“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细细回味,感触颇多.这是一节体现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