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之际,有一部分士人,其言语“清淡玄远”,行为“放荡不羁”,思想“放任自流”,气质“粗旷浪漫”,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在当时“风誉扇于海内”,影响极大,他们“轻时傲世”,“纵情背礼”,起着“乱群惑众”的作用。然而,他们奉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呢?我以为他们奉行的是自然适意的人生观。一、自然无为,乃魏晋之际士人生活之指导思想魏晋之际,不少士人如何晏、王弼以及竹林七贤等人,读老庄,明自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好言老庄之风,他们推崇老庄的“因其固然”①。和“寂静无为”②的思想,并加以发挥,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③的理论,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本的思想。“魏正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与自然山水之美相得益彰。魏晋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无以寄托自己的深情,遂将之转化为“物情”,“通物情”为他们的深情找到了一个寄托园地——自然山水。士人们畅游自然山水,就有精神回乡的感觉,也使他们展示出飘逸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士人对沙陀政权的认同,是与他们的国家观、正统观、华夷观密切相关的,也是沙陀人汉化的结果。士人们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先秦儒家“用夏变夷”的思想,结合现实,提出了以儒家“礼义”、“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最高乃至唯一标准;沙陀人则在内附后由“在蕃”到“入附”、“熟户”,成为唐朝的“王人”、“百姓”,并最终与汉族融合。沙陀政权由此也得到了汉族士人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庄子思想在魏晋士人那里重新获得重视,将其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士人们。他们有的将庄子精神作为思想的依归,融入生命,用毕生来实践庄子精神。大多数则是讲庄子精神的某一方面加以发挥改造,为他们的立身处世找到理论支撑。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实践与改造着庄子精神。试从纪录魏晋士人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来探索正始、西晋、东晋三个时期的名士对庄子精神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两汉是经学的昌明时代,经过官方的提倡和士人的响应,经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社会文化和士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士人的思想及文学创作,且这种影响随着经学的发展演进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分别是汉代初、中、末期的重要辞赋家,他们的辞赋创作分别体现了各自特定时代的经学影响下的不同特征,即在“风格”、“一统意识”、“体物特征”、“谶纬内容”、“讽喻成分”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宋夏战争新形势的推动下,宋仁宗朝的陕西路军事财政责任上移,朝廷建立“中央—地方”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成为陕西路军事财政融入国家财政的重要阶段。主政者以扩权与分工为基本原则,构建以选近要特置的陕西路都转运使、本路转运使与言官、清要和财计等朝官组成的临遣系统,分别负责“经画”“奉行”“督办”等事务的三位一体军事财政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度支为主、内藏为辅承担起本路供军主责并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供给,同时将之与“要害”战区、纵向防御战略相结合优化军需供给模式。而西夏立国带来的国防压力与财困冗费造成的内政忧患之间的平衡,以及由和转攻战略与士人轻夏思想之间的纠缠,共同制约奠定了“既增又限”“省费供军”的财政路线的政策基调。仁宗朝陕西路军事财政新的变化,凸显了北宋陕西路军事财政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特殊的转型时期, “魏晋风度”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士人风貌,是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文人习尚与风气.魏晋士人有着深刻的思想矛盾和礼教冲突,一方面,魏晋士人有深厚的儒家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礼教伦理的虚假性和强制性本质进行猛烈抨击.这种抨击不是简单的反抗,而是士人在焦虑、恐惧、悲哀和痛苦的精神世界中对人生道路的拷问.在礼教衰微和玄学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这种内心的剧烈冲突在魏晋士人的娱乐活动中得到了更明显、更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9.
“三言”中士人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仕宦的追求、对“孝悌”与“信义”品行的追求,折射出冯梦龙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坚守。同时,对士人真性情的肯定与士人形象的多元化特征,又反映出作家思想新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的基本内涵是指:魏晋士人及与士人有联系、交往的妇女、儿童,他们所具有的反抗虚伪的礼教、追求独立的人格、探寻“生死”价值与宇宙终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药、酒、姿容、文章、清谈玄学、山水隐逸。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国家快速崛起,这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群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面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兴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变革,政治话语权不断提升,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明朝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上严重阻碍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活动,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严重背离,因而成为海寇滋生泛滥的经济根源。徽州海商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本质上说,徽州海商依然是以追求自由贸易,追逐商业利润为特征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海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明朝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促使了明朝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从而在客观上为明代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形象,明代中晚期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人文思潮的涌动,促进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以身体欲望的满足来展示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平等权利和个人尊严。但根深蒂固的伦理文化的拘囿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使这种有限的觉醒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分析建国前后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内容,从强调必须培养党政军干部学会做经济工作,纽建全国财经领导机构并为新中国实现国家财政的统一管理完成思想和组织准备。加强财经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教育、纪律教育和业务教育三个方面,探析毛泽东在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作为个体生命本质存在的至情与快乐适意、率性而为。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作为一名爱国者,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对顾炎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主张及其思想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君士坦丁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其宗教政策为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其皈依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召开尼西亚会议统一教会思想;使神职人员成为特权阶层;积极干涉基督教会的内部事务.这些措施都为基督教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对中世纪西欧政教关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虞愚在逻辑研究上的成就主要在因明方面,但他对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西方逻辑学也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他充分认识到墨辩、因明和逻辑三者可通,可以互相解释,通过用因明和逻辑来比较分析墨辩,既看到三者之间的共性,又发现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其间,也存在一些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林党议作为晚明社会最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促成了市民阶层政治意识的觉醒,时事文学的勃兴是对这一时代特色真实而迅捷的反映。明亡前后,东林党人患义观念向批判君权意识的演进,成为时事文学创作的主旨,体现了文学对于政治时局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