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3,(36):F0004-F0004
威廉·爱因托芬(荷兰,1860-1927年),因发现心电图机理,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囚托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便随母亲回到了荷兰。1879年,爱因托芬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医学院,跟随著名医学家、现代眼镜片的发明者杜德主修医学,6年后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他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4,(17):F0004-F0004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1858-1930年),因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B1),于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克曼出生于荷兰内伊克尔克,1883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任军医,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2,(12):F0004-F0004
尼尔斯·吕贝格·芬森(1860—1904),丹麦医师与科学家。因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20,(4):F0004-F0004
尼古拉斯·丁伯根(英国,1907-1988),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丁伯根,1907年出生于荷兰海牙。他年轻时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对生物学痴迷的人,事实上,正是兴趣成就了他的一生。1934年,丁伯根进入莱顿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42年获得莱顿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20,(9):F0004-F0004
克里斯蒂安·德迪夫(比利时,1917-2013),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迪夫,1917年出生于英国萨里郡,在比利时安特卫普长大,并在安特卫普的圣母学院完成初等教育。1934年秋进入天主教勒芬大学主攻古代人文。但他逐渐发现对医学和科学更感兴趣,从而树立终身从事科研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2,(24):F0004-F0004
爱德华·布赫纳(德国,1860—1917年),因发现非细胞发酵法,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4,(11):F0004-F0004
正乔治·霍依特·惠普尔(美国,1878-1976年),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惠普尔出生于美国新罕布夏州阿什兰。他于1900年至1902年间,就读于耶鲁大学,并获得该校医学院学士学位;1905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教授病理学。不久出任加利福利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授。1920年,惠普尔被任命为学院院长;次年应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邀请,担任首席教务长。  相似文献   

8.
《科教文汇》2012,(33):F0004-F0004
艾米尔·西奥多·科歇尔(瑞士,1841—1917年),因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和甲状腺外科手术的贡献,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13,(7):F0004-F0004
朱尔斯·博尔德(比利时,1870-1961年),因在免疫性和血清治疗上的重大发现,于19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博尔德,1870年6月13日出生于比利时索格尼。他16岁时考入布鲁塞尔大学,22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巴黎,在巴斯德研究院与梅契尼科夫一同工作。其后6年里,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0月4日至6日,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而荣获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4,(21):F0004-F0004
卡尔·兰德斯坦纳(美国,1868—1943年),因发现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4,(27):F0004-F0004
埃德加·道格拉斯·艾德里安(英国,1889—1977年),因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14,(28):F0004-F0004
查理斯·斯科特·谢林顿(英国,1857—1952年),因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3,(29):F0004-F0004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英国,1886—1977年),因对肌肉产热的研究,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14,(33):F0004-F0004
乔治·霍依特·惠普尔(美国,1878—1976年),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4,(31):F0004-F0004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1866-1945年),因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14,(24):F0004-F0004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1883—1970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7-127
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翁纳斯(Kamerlingh-Onnes,Heike,1853—1926)(邮票K1a)早年在家乡念书,1870年进入格罗宁根大学学习。1871年去海德堡,在本生耶。和基尔霍夫^K11两位导师指导下学习。他返回格罗宁根攻读博士学位(于1879年因提出地球自转的新证明而获得)。1882年起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在该校建了一个低温实验室,向新的低温进发,从而使莱顿大学成为世界著名的低温研究中心。卡麦林一翁纳斯也被称为“低温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12,(7):F0004-F0004
罗纳德·罗斯(1857—1932),英国医师,因发现蚊子传播疟疾,于190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4,(18):F0004-F0004
弗雷德里克·高兰·霍普金斯(英国,1861—1947年),因发现促进生长的维生素(B2),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