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课在学生已认识了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实践活动,将交流、竞赛等合作形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体验到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生活中的平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与猜想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3.情感…  相似文献   

3.
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巧妙利用轴对称图形的这种性质,能使一些几何问题轻松获解.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中考数学中,经常通过折叠操作类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题目灵活多变,趣味性强,更为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中激发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实质上是轴对称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准折叠前后的两个全等图形。确定其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折痕平分线段、平分角等条件。下面分几个类型来探索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  相似文献   

5.
纸片的折叠问题常被用来考查轴对称性质,而且着重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性质.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折痕是轴对称,所有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相等.纸片折叠问题的本质是全等变换,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的,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抓住因折叠而形成的等线段和等角,  相似文献   

6.
<正>图形变换专题内涵丰富、精彩纷呈,其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从数学的本质理解图形,从数学的思想把握图形,从知识的建构发展素养.本文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提炼图形变换问题的常用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一、按图索骥,回归性质1.轴对称中的轨迹思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折痕所在直线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段.从该性质中,我们可以得到"位置关系":折痕与对应点的连线段垂直;"数量关系":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7.
<正>综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矩形的翻折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不少试卷中将它与函数结合在一起成为压轴题.此类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实质上,翻折问题是一个轴对称问题,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翻折前后的图形全等,从而对应的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因此,此类问题常可利用方程的模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综述     
【知识归纳】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分类;2.主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3.主要性质:(1)三边关系;(2)内角、外角关系;(3)边与所对角的大小关系;(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二、全等三角形1.基本概念、性质(对应角、对应边相等)与判定(SAS、ASA、AAS、SSS、HL).2.常见全等图形:三、特殊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逆命题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事实上只要三条线段中的任意两条线段重合,则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了.四、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角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约分与通分的知识基础,因而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让学生看图写分数,通过直观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大小相等;例2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寻找和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在写一写、比一比、折一折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关分数的相等关系,为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创设活动情境,学习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活动中提高,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以学生被动听课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的形式,而应该设置动手实践,动脑分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思考.笔者设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样一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发他们进行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邓露顺 《初中生辅导》2023,(Z4):122-124
<正>同学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了一些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学习要点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知识要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15.
王国魁 《黑河教育》2014,(10):69-69
正《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采取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不同的学科学习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和学习的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交流,与传统的接受式教育有本质区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轴对称(一)"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积累活动经验,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宇 《现代教学》2009,(3):53-53
“轴对称图形”是上海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因此,笔者遵循“激-探-导-放”原则,将观察、演示、操作、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同时借助生活中实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及相关概念;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和寻找对称轴等活动中,体验轴对称的美学价值,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轴对称性、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美和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①对应角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面积相等.因此,我们在探索有关角、线段以及图形面积的某些数量关系时,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这个"桥梁",沟通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第1节轴对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入问题,突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栏目,探索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学生有真实感受,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也能较好地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既欣赏了图形的对称和谐美,体会了轴对称的广泛应用,又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了轴对称的本质.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培养.第2节轴对称变换,教材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引出轴对称变换并归纳轴对称变换的特征.这样,学生既感受了轴对称变换这一运动过程,又自然地体会了轴对称...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证明几何题中,最感棘手的便是辅助线的添置。本文打算跟第一期中的《旋转在几何证题中的应用》一文一样,出自同一目的,谈谈辅助线的其他添置方法。一、平移与证题平移:有如下性质: 1.对应线段上的点的顺序不变; 2.对应线段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 3.对应角相等,对应图形所围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