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以传神之笔书写了一些生活在封建君权、男权统治的极端核心的皇家女性形象,寄寓了司马迁的审美理想.着重考察西汉初期帝王后妃的婚姻生活,可以发现君权、男权摆布下宫廷女子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君吊臣"历史上,光武帝可谓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封建帝王。他在臣子死后,不仅有赐棺具或冢地之举,而且对一些国家重臣还亲临其丧以表哀悼。他不仅在吊臣数量上超过以往封建帝王,还开创帝王亲自为臣子送葬的先例,其所吊臣子以文臣为主,往往赐棺椁或亲吊,较少赏赐钱帛,这与西汉诸帝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与光武帝开国帝王身份有关,与他个人儒者气质有关,也与当时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则是其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3.
班固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的《汉书》,虽然充斥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也表现出不少积极进步性。班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他的历史变化观、人才观,他对西汉儿个帝王的评价以及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论述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而且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司马迁受宫刑的历史公案,汉武帝作为主角之一,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攻击。司马迁作为受害者,获得了无数的同情与共鸣。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历史的局限和超脱个人感情的束缚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从帝王的角度以法律的视角重新来解读这一历史事件,就会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作者以如椽之笔,总结了我国古代3000年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是一部波澜壮阔、雄伟无比的史诗,也是一部色彩斑谰、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卷。当我们跟随司马迁观察和体味从帝王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时,我们不能不被那广阔的历史场景和深邃的历史意识所震憾,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不朽的史传文学巨著,它记述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太史公以史家非凡的胆识与勇敢的批判精神.面对现实.无所畏惧.展开了广阔恢宏的历史画卷.腐朽堕落的帝王,明争暗斗的宫廷,铁马金戈的战场、闾巷酒家的风波,役夫囚徒的呻吟.农民起义的风暴,无不见诸笔端.“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班固《汉书·司马迁传》).由是,千百年来,太史公及其《史记》倍受人们的尊崇和称誉.研究其成果,为其诠释作注的大家不计其数.班固尽管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对太史公颇有贬词,但也不能不承认太史公是“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班固《汉书·司马迁传》)的良史之才.  相似文献   

7.
李陵之祸迫使司马迁思考人生的价值、看透世态炎凉、认清帝王专横、坚定《史记》写作、重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8.
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历史观上的差异,对于研究《史记》、《汉书》乃至两汉历史有重要意义。以天人关系、封建正统史观、历史进化、经济观点为着眼点,并分析原因,力图找到学习两汉历史的门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写《史记》不是适应西汉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需要而为其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中国古代帝王"一统天下"后,没有必要也没有用著通史的形式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汉武帝也没有就"一统天下"提出解释的要求;司马迁父子写《史记》并不为"一统天下"做解释,其动因一是为天地良心所迫,为后世留传史料,二是为展示个人才华,立身扬名,为先祖争光。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旨趣是为了探讨王朝政权、家族、个人兴衰成败的终极原因,使自己的文章流传于后世,实现立身的价值。从《史记》的具体内容看,司马迁对本朝帝王(尤其是汉武帝)以褒颂为主,而不是贬损当世、贬斥孝武。褒扬历史中的英雄是古典时代中西经典史家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用他全部的生命,“述往事,思来者”,谱写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太史公书》。他在这部伟大的史诗里,以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睿认识,启迪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以他是是非非的正义裁决,滋育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司马迁的一生遭际是极其悲惨的,他既无辜罹受专制帝王残无人道的摧残,还备尝封建士大夫的诟辱讪笑;司马迁的一生又是无比光辉的,他的高峻浑雄的人格永远值得后人仰慕,他的名山事业赢得了全人类的普遍崇敬。“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司马迁用《太史公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坚过金石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2.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揭露西汉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力作,司马迁从外戚的卑劣行径,封建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以及当时官场的势利、世态炎凉等不同侧面,有力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和统治阶级残酷暴虐的本质,表达了司马迁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金石文字和传世文献的记载,龙为天子标志出自秦始皇的创造,是对应秦朝为水德的阴阳术的诈言.刘邦故意将龙鼎新为天子神威标志,形成具象.司马迁等史家则将其历史化,于是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和神威一直延续到清代.现代人把中国人说成是龙的传人,完全是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就像天安门表示北京和祖国一样,是元代开始的龙蟒分合的帝王政治扩展和当代流行歌曲的误导,也是文化转型的世俗化成果,因此我们应该抛弃这一封建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14.
<正>项羽被后人誉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在群雄逐鹿的秦末,在漫长的楚汉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使他成为了一代英雄豪杰。如果说刘邦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帝王,那么项羽则更是青史留名的永世英雄。《史记·项羽本记》中,司马迁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皇帝)头衔的人。在司马迁的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通过创作《史记》,建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在于:要摆正人与天的关系,以"因循为用"、"通变稽理"的哲学理念,观察自黄帝至秦汉历史发展进程的大势,探究其中兴坏成败的因果关系,总结出能够弥补六艺缺失、匡正帝王过失的经验教训,从而发挥史鉴经世致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大量民间谣谚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封建黑暗统治进行了揭露,它们或指斥封建帝王、贪官污吏的残暴、贪婪,或对其进行无情的嘲讽,是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研究它们可以丰富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了解民众的处境及当时封建社会的状况。这种“眼光向下”和“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方法可以给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以严酷的军事镇压和摧残而统治中国的元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亡了。朱元璋以浙江为基地,剿灭群雄,扫平大都,重建了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新的封建王朝。历史的教训,迫使新兴的封建帝王要努力去营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秩序,这首先也便要求思想文化界对历史的动乱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正是这样一种背景,使明代的思想文化界自其一开  相似文献   

18.
项羽,这一司马迁着力刻画的英雄,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悲剧人物。人们为他悲,为他泣,是因为一代英雄终究不是帝王,可项羽不同于刘邦,他为自己编织的是一场"英雄梦",而历史却让他同时承担起"帝王梦"。可以说,项羽的复杂性格始终交织着两种梦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特产。在这种制度下,封建帝王集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权于一身,“口含天宪”,其一言一语就是金科玉律,全国官民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这些封建帝王可以随喜怒而生杀予夺,由好恶而刑赏奖罚,独断专行,为所欲为,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和约束。此类专制君主,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真乃史不绝书。但是,历史上也确实有那么几个具有政治远见的封建皇帝,在一班谏诤之臣的辅佐下,多少认识到,封建法律是实行对农民阶级专政的强大武器,要强迫农民遵守封建法律,就要执法者的封建官吏恪守法律,依法办事;要封  相似文献   

20.
熊乡江 《文教资料》2010,(4):100-101
王位之争与帝王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现象.王位之争的实质是典型武力征伐的专制独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个人的享受欲、权力欲、荣誉欲等。只有彻底根除封建帝王思想。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