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介绍了湿地的概念及其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 ,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中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提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中总悬浮物的去除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方式已被广泛应用。本文从理论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悬浮物质的去除机理研究,主要从过滤、沉淀、吸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去探讨人工湿地是如何去除悬浮颗粒物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马料河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料河人工湿地中的氧化塘、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3个处理单元的硝化/反硝化强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强度和脱氮微生物数量变化与脱氮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料河湿地N污染物的浓度从进水的劣Ⅴ类水平下降到了出水的Ⅳ类水平,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均获得了较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且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与细菌计数结果和水质沿程变化趋势相呼应.  相似文献   

4.
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阐述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筛选的原则,包括抗冻与生态适应能力、耐污与去污能力、植物的生理特性、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以及生态安全性。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还要重视合理配置,根据植物的去污特点、群落特性、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类型、景观美学价值来进行科学配置,这样既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又能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碳的可利用性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表土和根层土中的可利用性碳显著限制微生物呼吸作用.在所有的培养土壤中,起始时微生物呼吸速率较高,随之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变化所致.土壤中有机质低于 1 0 %时,可以明显影响碳的可利用指数 ;大于 1 0 %以后就几乎没有影响了.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碳的可利用指数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公路运营引发的水污染问题,应对初期雨水及事故废水进行收集并处理.以某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探讨了初期雨水和事故废水的水处理工艺.采用沉淀池与人工潜流湿地组合式处理初期雨水,自动智能连通事故应急池处理事故废水.计算确定水处理工艺各单元的容积.出水水质分析表明,该工艺可以满足杂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ORP、DO和pH与脱氮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实验装置,研究ORP、DO、pH与脱氮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内硝化作用强于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耗氧使DO浓度从进水到出水呈现下降的趋势.石灰石填料释放碱度以及硝化作用消耗碱度两者之间的作用会影响系统的pH值.在实验系统中,从进水到出水,TN、TP逐渐降低时,ORP显示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中游河湖湿地水空间巨大。解放后50年来,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其中又以作为天然湿地主体的河湖湿地损失最多,并存在河湖湿地-滩地-非湿地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得知,在这50年里,影响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和河流调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1 .系统的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由人类、天然或人工培育的动植物和无机环境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 (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 (各种微生物 )无机环境(自然 )基质 (水、空气、土壤、岩石等 )能源 (地热、太阳能 )代谢原料(CO2 、O2 、H2 O、氨基酸、无机盐 )城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 (绿色植物 )消费者 人少量天然和人工饲养动物分解者 (各种微生物 )无机环境自然环境 (同上 )人工环境(房屋、道路、生产、交通设施等 )2 .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普遍存在的去除率不断下降问题和基质结构优化设计与维护问题,需针对不同介质掌握其对具体含磷污水的吸附特性及实际去磷效果的演变趋势与规律.选取人工湿地可选用的除磷性能较好的沸石、麦饭石和磁铁矿3种基质,首先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它们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等温吸附特征,并考察不同基质和粒径对磷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制定颁布一部湿地保护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我国湿地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及其任务入手,着眼于我国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湿地保护法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力图说明在我国制定、颁布一部《湿地保护法》和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刻不容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大气污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自然沼泽湿地和开垦后的农田(旱田和水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1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沼泽湿地相比,农田土壤中B、Cd、Cu、Ni和Zn的含量较低,Ba、Be、Co、Cr、Mn、Pb、Sr、Ti的含量较高;自然沼泽湿地土壤中元素垂直分布分层性较明显,而农田土壤中,除Pb外,其他元素含量的剖面变化较自然沼泽湿地平缓,但剖面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B和Cd除外);某些元素的相关性,农田不如自然沼泽湿地明显。  相似文献   

13.
加里示范区米勒河滨水及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或丧失。基于演替理论,通过生态工程和"自然化"结合的方法,保护自然和恢复湿地,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恢复河流生态是可行的。其恢复实践为保护和恢复当地水生态资源做出了建设性示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鄱阳湖地区湿度大且地表复杂多变的特点,从地表能量平衡出发,简化了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湿地蒸散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基于组分净辐射、组分土壤热通量、组分温度的湿地组分蒸散遥感模型.利用MODIS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的蒸散进行试验,根据TM分类图像得到了基于MODIS数据的1km各地类组分比率图像;在计算组分净辐射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地表组分间对净辐射的作用差异,用组分比率、组分温度和组分反照率得到了各组分净辐射;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鄱阳湖湿地蒸散的分布.通过用余项法、实测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客观地反映鄱阳湖湿地蒸散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路径搜索系统一般是游戏或虚拟现实中常用的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分析讨论路径搜索系统中几种常用的路径搜索算法,对启发式路径搜索方法A^*算法和IDA^*算法进行了改进,在存储空间和运行时间上取得了较为平衡的效果.讨论搜索空间的几种划分方法,在导航网格的基础上实现了路径的搜索.  相似文献   

16.
以1995年以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体育人工智能”主题的325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V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梳理了近25年体育人工智能研究的国家与学科分布、研究热点以及演化趋势,分析了对体育人工智能的研究脉络,并探讨了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和发展方向。认为:①体育人工智能研究地区分布较广,其中美国、中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②体育人工智能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要运用和借鉴了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③体育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主要为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神经网络分析预测模型研究、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智能训练反馈系统研究、高效智能穿戴设备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特征分析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首先论证了网络远程教育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包括层次特征、构成特征、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然后论证了网络远程教育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特征,即社会性、易变性、开放性和目的性。基于网络远程教育具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特征,文章给出了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本研究为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南大港湿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并结合其开发利用状况,找出了湿地退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对策,目的在于避免湿地的退化和消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南大港湿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于抚仙湖农业面源污水问题 ,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 ,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单元并对之进行优化组合 ,以此来构成复合生态床污水净化系统 ,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