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 :“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 ,其意乃“思之吾也” ,亦即“思考的我” ;若从右往左看 ,其意乃“吾之思也” ,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 ,悟性乃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 :非思考不能有悟 ;非独创不能算悟。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蕴、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 ,是心灵的闪光 ,是心智的飞跃。人如果失去了悟性 ,就像夜空失去了星星一样。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须知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德性的动物且是政治的动物",我们能够期待于社会并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自身之德性;马克思提出"人是能在社会中间使自身个性化的动物,人是有意识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我们可以期待自由人联合体之实现,亦即共产主义社会之实现;马克思"现实之人之潜能之于现实"是现实之人于主体实践活动,即有意识的对象性生命活动中充分实现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使人之为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便是使人过一种有丰富意义的积极生活,然而随着教育之人文性、当下性、教化性、自由性的消失,教育出现了现代性的危机,失去了它应有的品性,如何让教育丰富鲜活起来,如何重建这些教育的应然品性,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对荀子伦理及政治思想的论述,所在多有,我不拟累以篇幅。本文将着重讨论荀子在性论及礼论上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必然的理论后果。就人性而言,荀子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性恶》言:“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在荀子看来,人都是生而自私自利的。其所以善,是后天积伪学习的结果。在此意义上,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同上),“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圣人者,人之积也”(《儒效》)。意谓人类均可通过善的累积这一量变达到质变而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5.
明末理学家陆桴亭先生说:“凡人之记性,有悟性;自15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忆,少悟性;15岁后,知识既开,物欲已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所当读书,皆当15岁前,使之熟读。”现代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少年时代是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人的记忆力自0岁至3岁逐渐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记忆发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2,(1):24-24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  相似文献   

7.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使人之为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便是使人过一种有丰富意义的积极生活.然而随着教育之人文性、当下性、教化性、自由性的消失,教育出现了现代性的危机,失去了它应有的品性,如何让教育丰富鲜活起来,如何重建这些教育的应然品性,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按部就班,缺乏个性化教学。如指导过于详细,失去个性化表达;作文题材单一,失去个性化感受;开发教材不够,失去个性化训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行理解、真情抒写,教师要努力开发教材,通过巧妙补白等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实之事、真实之人、真实之情,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启迪悟性     
悟性是一种智力特征,悟性高的人也可以说是很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悟性不神秘,足一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养成的结晶。养成悟性,一靠平时积累。积累多,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多,就可能因为某事物的触发,使暂时神经联系突然接通而有所悟。二靠活动与交往。活动是思维的动力,人在活动和交往中,思维会不断地被激活,放飞想像,突发灵感。三靠人文氛围。悟性既是一种智慧形态,也是一种人文形态,儿童只有在十分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开掘创新的潜质,释放潜在的能量。悟性又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之间,是联结感性和理性的带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教师经常会说:教师教得再好也没用,学生没有悟性,怎么教都是白费气力。但“悟性”从何而来呢?是不是有的人天生有悟性,而有一些人天生就无悟性?看看字典的解释——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解释里并看不出悟性的天生性和不可培养性。看来,悟性还是能够培养的,下面就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总结出的悟性培养几法:一、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准确把握词人内心的情感。二、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  相似文献   

12.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相似文献   

13.
转播台     
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不少“恩惠”,又毫不留情地“掠夺”着我们,或者说“扭曲”着我们。电视的信息量之大,传播之快之广,效用之直接性……都是文字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我们也因而失去了某些不该失去的东西,改变了某些不该改变的东西。当电视带着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袭来,几乎填满了家家户户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这个“钱学森之问”,’与其急着直接回答,不如先搞清楚要成为杰出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笔者以为,灵性和悟性是一个普通人才成长为杰出人才所必须的条件,只有具有灵性和悟性的人,才能对新知识和新技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创造和创新。然而,我们的教育由始至终都在扼杀人的灵性与悟性。  相似文献   

15.
高素艳 《学周刊C版》2013,(8):112-1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悟性是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觉与感应。悟性思维是一切思维形式的本质,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和智力的能量所在,具有辩证性、统一性、普遍性、创新性,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化过程。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可以任意驰骋的,思维悟性也是如此,具有无穷的穿透力,可以完全渗入到任何部分中去。悟性  相似文献   

16.
也谈本色     
按《辞源》:本色最常用的意思为“本来的面自”。对能保持本色的人,尤其身居高位而不失本色之人,人们历来大加赞赏,仿佛不失本色便完美无瑕,“惟大英雄真本色”是也;失去本色的人则多被冠以“陈世美”之名,而被大加鞭挞。 话题中的那个民营企业家,因为站了一夜火车就被人赞为不忘本色。我想不明白的是,莫非如果企业家能买到飞机票或者火车卧铺票的话,他就失去了本色吗?他就是一个道德品质有缺陷的人吗?人性是善是恶本来就是一个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因而怎样才算是保持本色,恐怕也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如何才能保持本色呢?是保持人之初的本  相似文献   

17.
“悟性”顾名词义就是感悟道理的能力、特性。也即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悟性历来就受到教育家的重视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 ,在于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些都精辟地说明“悟性”的培养对造就人才 ,特别是造就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 ,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情境 ,培养悟性语言悟性直接源于语言情境 ,也受控于语言情境。因此悟性与语言情境的创设是密切相关的。创设语言情境 ,最简…  相似文献   

18.
直面挫折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淡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而挫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挫折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又不知有多少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却而止步,而应当直面人生,勇往直前,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当今世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整个文化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人才的概念有什么涵义呢?依据《辞海》,人才一词的涵义有三:一指有才识学问,德才兼备的人;二指人的才能、才学;三指人的品貌。可见人才既可指人之“能”。又可指具有此“能”之人。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指的人才,是狭义上的人才概念,即“人中之才”。因为在相同的时代,在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人之才的方面,总是在当时的人类活动中显露、展示、发展了较多“才能”的人被视为人才的代表,被称为“出乎其类,拔乎其粹”之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顺义区双兴幼儿园位于顺义区双兴南区,隶属于顺义区教育委员会,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引下,我园始终遵循"博爱、和谐、快乐、健康"的办园理念,树立学做"四能"之人的育人目标,即一是能有博爱之心给人以更多关爱的人;二是能与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人;三是能自己快乐也使别人感到快乐的人;四是能自己健康成长更能帮助别人健康成长的人。在育人目标的指导下,明确树立了双兴幼儿园人的形象,即"博爱之能、和谐之美、快乐之态、健康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