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熊荣 《语文知识》2010,(1):23-25
残雪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把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直接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感觉世界。她忠实于人的精神结构,并随着人的自我感觉历程构织艺术世界,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个迷宫,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审美期待,使其艺术世界成为她精神世界的直呈。  相似文献   

2.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3.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残雪被批评者注意到的与鲁迅之间的相似之处,多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毫不妥协的批判、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阴郁气质。不过不仅如此,残雪以一种鲁迅式的“冷眼”察探一切生存的美与恶,极力探索灵魂内部的风景,表现出强烈的自审意识。在这一点上,她将鲁迅引为了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5.
残雪的小说以晦涩和阴暗著称,它们带给大家的是无比的陌生和怪异,只有去直视在生活中,在心灵的夹缝中,在人生的黑暗中显现的那些真实的但无法明说刹那,才有可能逼近残雪的细节,但决无法用理性建构的方式去确定每个细节的每个可能的面貌和可能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病态文学的泛滥,畸形批评的涌现,是一些作家、艺术家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远离民众而“失魂”的结果。究其根源,是缺乏忧患意识,丧失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缺乏热情,对以艰苦劳动创造新生活的人民大众缺乏感情。只有锲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锲入时代的本相和精神之中去,才能重铸和升华写作灵魂,真正显示写作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残雪的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处在人们充满迷惑和不解的眼光中.它迎接了来自各个角度的质疑与诘问,也得到了不少充满创建精神的批评家给予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8.
在残雪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在世俗世界里进行着非理性的表演,这种表演是灵魂存在的证明。爱恨、美丑、生死,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时候的人需要发泄,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够宣泄心中的烦闷,这也是世俗作为灵魂的载体的生存方式。灵魂不能够说话,就只好借助身体来表达,这种不相称的表达被观众看成是一种表演。对外部世界来说,这种运动是一种表演;对于内部世界,就是灵魂的突围与复仇,最后到达纯净的灵魂世界。面对死亡,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人生舞台上的这种表演就显得更加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以独特的创作被冠以"先锋作家"称号.残雪数次翻译、评论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其文学风格也呈现出对卡尔维诺作品的接受与吸收,体现在时间意识上接受卡尔维诺的零时间概念,在叙事结构上运用晶体写作的方法,卡尔维诺的轻逸观与垂直写作也影响了残雪的创作,她借此建立起一种追求深远与高雅的...  相似文献   

10.
郝美玲 《文教资料》2012,(23):17-18
残雪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派"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呵护者,纯文学的守夜人,被誉为东方的卡夫卡。她作品里的自我,是哲学与心理学自我的文学呈现,并且在对自我的孤独、失落、失望与虚无的呈现中,表现了对自我的绝望内涵。本文就残雪小说中隐含的生死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先锋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明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残雪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深深地受到荒诞派文学的影响。比较《公牛》、《旷野里》等文本和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可以透视残雪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术层面"的学习和吸纳。  相似文献   

12.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54-57,70
残雪是孤独的,她孤独地探索人性的最阴暗面,孤独地面对少之又少的读者。在残雪的小说中,也执意于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处境的悲剧性反映,体现较深刻的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感到的无处不在又无能为力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残雪是80年代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残雪以其创作面貌及其个人精神气质的独特性,形成了所谓的“残雪之谜”。探析残雪的小说文本,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残雪创作的深刻影响。本丈分析博尔赫斯的小说迷宫的形式对戏雪小说创作的影响。残雪由对博尔赫斯小说迷宫的模仿从而建造了“残雪迷宫”。  相似文献   

14.
残雪作为当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叙事风格,而其叙述策略也正是研究解读其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叙事角度对其最新小说《边疆》文本进行分析,从叙述空间、叙述结构与叙述线索三方面对其独特的梦呓式叙事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生命、人生以及人类生存处境的尖锐思考。  相似文献   

15.
残雪的叙事是独特的,常以梦魇般的意象图景,呓语般的叙述语式,神经质的人格心态,令人作呕的生存环境和噩梦般的人际关系来展示她那个怪诞、神秘、阴冷和诡异的废墟世界,并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对抗和对个体存在处境的深度关注与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薛雪诗论进行分析,认为他有独到的诗歌观点。其一他的诗源观远承《礼记》,近法叶燮,认定民歌开其源,诗来源于生活。其二,强调诗作者人品必高,才有过人之作。其三,提倡诗作风格多样化。其四,反对呆板地援典入诗。其五,重视诗歌的社会教育功能,反对摹拟剽窃,强调卓然自主。  相似文献   

17.
残雪是一个先锋作家,要做文学“先锋”的意识在她的创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她运用那些人们所不习惯的语词和语词搭配,创造了一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形成,是建立在作者深刻意识到现代社会人的严重异化状况的基础上的。而在中国,异化的发生并不仅仅归结于现代文明,也有着制度和文化上的原因,残雪的作品体现了残雪对人的自审的要求和对人文关怀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悲伤辅慰有广狭义之分,它是一项涉及生死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宗教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丧亲者的悲伤辅慰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增殖空间,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一工作的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尚不广泛深入,学界与业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导致目前国内悲伤辅慰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中西方生死哲学资源必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依托殡葬业的悲伤辅慰工作来展开。殡葬服务在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优质经验的同时,必须强化以"死而上学"为理论支撑的悲伤辅慰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残雪小说创作特征,残雪构造的“梦”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还原本真和重新注解,是对人性、存在进行的再审视,充满了阳光、博爱,是个人在艺术境界里的超脱、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