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道德责任与客观理性──《历史、理性与自由》一书简评谭书卢风同志的《历史、理性与自由──波普社会历史观述评》出版了,这是他的博士论文经修改扩充而成的,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评述波普社会历史观的专著。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波普思想的评介和研究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3.
柳萍 《青年记者》2006,(24):47-48
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同人们息息相关。对其有选择地、适时地加以报道,是党报应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社会新闻报道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或其他报道一样,应当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党报报道社会新闻不是一味地争抢读,而应当是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之能给人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钱中文同志撰文《新理性精神与人文科学及文学艺术》,刊载《中华读书报·人文论坛》(2002年4月24日15版)。本刊摘发部分,以飨读者。新理性精神的提出,是以当今人的生存状态、文化、文学艺术的实践与发展为基础的。理性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是人类不断认识自身的能力,树立人类生存理想、调节与规范人的自身的欲望与行为的思维能力,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相互关系,规范社会、政治、道德准则的智性思维力量。这种智性思维力量,既表现为科学理性,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5.
林牧茵 《视听界》2013,(5):48-53
中国具有理性传统,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尤其需要强调理性,需要培育自信、从容的理性社会心态。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面对自媒体快速膨胀带来的非理性挑战,主流媒体应先于公众培养起理性自觉,克服内在偏见、坚持理性追求、储备理性能力、丰富理性实践,用真知、真实、真情的理性态度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弘扬正气、凝聚共识,逐步培育公众理性,推动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的构建。本文将以媒体一线从业者的视角尝试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的人际关系网络、信任、社会规范及其资本化策略,指出社会资本的缺点,强调图书馆必须理性对待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让理性包容利己心.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必然冷酷.必然不和谐,因为在很多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交易实现互利。但有了不确定性,人就很难进行利益算计.也就无法保持其一贯性,于是就远离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分析学术出版行为的社会理性与经济理性博弈,揭示学术出版失范行为产生的不正当后果,并对学术出版社会理性价值回归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官民之间暴力相向而不能和平理性地对话,暴露了我们这个表面繁荣、貌似现代化的社会的原始劣根性。当冲突发作之时,社会瞬间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本身表现出的脆弱性,令人震惊和担忧。  相似文献   

10.
人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将失去自我,变得浑浑噩噩。 社会发展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类社会将处于毫无秩序的混沌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及经济现象发展动态的经济新闻报道,也需要理性。没有理性,新闻报道就难以反映出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有了理性内涵,新闻报道才能做到更深刻、更准确、更有力度地透析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美国经验派研究相比,批判传播学派显然还处于一种较为“边缘”的地位。在以“利益”与“效益”为主导的当代社会中,批判学派的大师们更像是孤独的行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高举着理性的旗帜,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发出猛烈的批判。在人类为所谓的、表面的“进步与繁荣”沾沾自喜之时.重新反思批判学派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理性的必要。也正是基于此,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传播观的差异“我思,故我在!”没有比笛卡尔的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西方近代社会的特点的了。“我思”意味着我们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西方的近代社会可以说是人的理性能力得到高度发挥的社会。追溯西方近代社会,人们都用理性的目光去理解世界,其结果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在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特点当中,西方的近代社会更加肯定和重视了理性这一特点。自从有了笛卡尔的这种豪迈宣言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人的合理性为中心的。即,绝对地信赖人所具有的理性,以此为基础,把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视为理所当然,进而…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的后现代性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新闻成为很多媒体必不可少的部分。 娱乐新闻的出炉,有其深刻的后现代性背景。后现代性是针对现代性而提出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17世纪以来,以“理性”为核心词建立起来的以启蒙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性理论倡导人类依靠理性建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现代性的思维逻辑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历史和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对媒体的认识总体比较积极、理性 地方领导干部对媒体与执政关系的认识总体比较积极、理性.普遍认为善用媒体是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政府部门应当借助媒体开展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任不久的贵州瓮安县委书记龙长春说,在当今透明、公开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应当把自己的所思、  相似文献   

15.
王子舟 《图书馆》2001,(3):1-6,20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背景与学术理性的演进,来对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建过程进行描述,评析。找出阻碍基础理论重建的因素,明确基础理论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法国革命以来的这个二百年,人类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社会成员,他们从“解释过去”变为“预言未来”,再变为“能动”:头朝下,造出一个世界来。真不知是福,是祸,还是“惑”?这里并不是反对启蒙理性,而是想反思启蒙的另一面:人的理性有限,以有限追无限,殆乎?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理性化与意义世界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任何社会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支撑该行动的意义体系,理性就是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在西方,人们对理性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最经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另一种是社会学家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社会背景与学术理性的演进入手,来描述、评析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建过程。找出阻碍基础理论重建的原因,明确其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教育要合乎人类实践理性而存在,即不仅要符合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理性,而且要合乎社会文化发展的理性,维护新闻传播教育本应具有的人文品质。  相似文献   

20.
传播最根本的精神,在于人与人的沟通,对它的研究来自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点点滴滴,是情感体验和理性感悟的结合,其后才是对社会的冷静观察和宏观概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