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ice一词在现代美国口语中的使用率很高。美国人见面时用“nice”,分别时也用“nice”,请人吃饭时还用“nice”;形容有生命的东西可用“nice”,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可用“nice”。总之,“nice”一词是美国人信手拈来,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2.
“伟大社会”是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内政纲领,它继承了“新政”、“公平施政”和“新边疆”①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在实践上把政府干预扩大到空前规模,对美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美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伟大社会”的福利计划,扩大了美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义务,把美国进一步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为美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晚于西欧,某些福利待遇也低于某些西欧国家,但是,其制度建立以后,却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借款协定》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借款协定》是“珍珠港事变”后两国政府所签订的政治性贷款协定。美国出自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不得不给中国5亿美元贷款。在商谈借贷期间,中国敢于对美国企图控制中国军队的“建议”说“不”,敢于对美方的协定草案中某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措词说“不”。美国高层人士在言谈中钦佩和尊重中国,美国需要中国继续战斗,美国又害怕“失去”中国。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物力,赢得了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国旗“星条旗”上,有两颗“特殊身份”的五角星,这就是最后加入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由于这两个州远离北美大陆中部的美国本土,因而被称为“海外州”或“边远州”。  相似文献   

5.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读书看报时常常会遇到诸如“第×届美国总统”“第×任美国总统”“第×位美国总统”之类的说法,有的人可能会以为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不偏不倚”浅析杨春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在欧洲打响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立即庄严声明,美国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两周以后,威尔逊又再次呼吁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保持不偏不倚”。在给驻各交战国使节的电文中,威尔逊强调:“...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110多个月高增长,打破了广为流传的经济周期理论,创下了历史上最长繁荣时期的纪录。美国出现了“新经济”。那么为什么“新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本分析了美国制度创新与“新经济”的关系。最后得出美国出现“新经济”关键是建立了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设计》2006,(4):17-17
我们知道,英语中表示“楼层”的单词通常是”floor”,“storey”,但是美国人所讲的“第几层”往往比英国人所指的“第几层”多1层。例如,英国人所说的“the secord floor”在美国人看来指的是楼房的“3楼”,而英国人却坚持是“2楼”。  相似文献   

13.
“流氓”一词是不宜轻易登堂入室的,何况是冠以国家的前面   在这里,笔者只不过是借用别人的词——日前美国世界观察环境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 莱文先生在接受德国媒体的采访时,正是用“生态流氓国家”这“不雅之语”来形容美国目 前的对外环保政策的。前不久,美国新政府公然“撕毁”了《京都议定书》,拒不履行该条 约规定的,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义务。而众所周知,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是绝 对的“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美国所以能成为超级大国,在全球称霸,依靠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本通过剖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收支变动情况发现,美国的强国地位形成自“一战”,霸权地位形成自“二战”,美国经济纯粹是一种战争经济。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材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美国每十年就会出现一种新的课程改革思潮。以美国的中学为例,除了必修课中有美国史外,在活动课和选修课中还有:“殖民时代”、“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西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印第安”、“印第安与城市”、“少数民族”、“黑人史”、“合众国20年代及30年代产、“今日合众国”、“堪萨斯州研究’等几十门微型历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学。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又能及时提供当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把…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联合国”有着非常明晰的表现,中国在联合国创立时成为“四警察”之一,主要是抗日战争的贡献,但也得益于美国的“抬举”。美国此种“抬举”纯粹是出于对中国的利用,中国因美国的操纵而被排除在联合国门外工达22年之久的那段极不正常的历史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在联合国同美国霸权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双方也有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美国“化霰权”逐步建立起来,化渗透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美国“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种族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化上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建立“化霸权”的内在原因。国际政治学家认为“硬权力”衍生出“软权力”。“硬权力”的膨胀是建立“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随着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调整其战略重点,把化渗透作为征服别国的主要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纵观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基础”运动是美国高中课程从此转向“振兴基础“的一个转折点。美国高中课程在20世纪前大半个世纪“失衡”发展的轨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论战后国民政府的"美债"与"美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美国和国民政府为了各自的需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国民政府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的“美债”和“美援”,“美援”成为当时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柱之一;而美国通过这种援助加强了对国民政府的全面控制。但所有这些“美债”和“美援”,却无法挽救国民政府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崩溃。  相似文献   

20.
嗨!老乡     
我深信关于美国风俗习惯方面,你们应该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们彼此如何进行介绍。在姓名使用方面,美国的社会习惯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来称呼。他们觉得这些称呼过于正规了。在美国老老少少都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教名。比如,某个人可能这样说:“我的名字叫威尔逊——詹姆斯·威尔逊,就叫我詹姆斯吧。”“认识你很高兴,我是米勒,不过叫我保罗吧。”“您好!”“您好!”有时你遇到初次见面的女士,她也会这样说:“不要称我史密斯夫人,就叫我萨莉好啦。”这样,你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