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要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文章结合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来理解欣赏的心理过程,浅析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在专业的美术欣赏教材中,大多遵循美术史的发展顺序来欣赏美术作品。文章打破了这种顺序,让欣赏脱离美术史,而根据教育者的设计思想需要,使不同的美术作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美术欣赏活动进一步发挥美术作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美术史就是一部美术创新史,美术创新是美术发展的灵魂。美术创新的特点决定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条条框框,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高中美术欣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因为当前很多中学美术课除了初中开设了一点素描、色彩的临摹课程以外,类似书法、中外美术史论、美术欣赏等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很多学生对美术常识和美术史论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所以新课改把美术欣赏课作为高中必修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林晓微 《考试周刊》2011,(44):209-2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欣赏·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欣赏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在欣赏的同时,学生要施以自主探索,不仅要用美术形式语言探索作品特点,而且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再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将对作品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共享,从而使欣赏活动更加完善,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陈艳娇 《成才之路》2009,(25):25-26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在这一时期没有学到欣赏态度与技巧,那么等他成人以后再谋获取就困难得多,视觉艺术在他的成年生活中也很难再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人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进行欣赏、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艺术作品欣赏、从创作背景的角度欣赏作品、从生平以及艺术成就角度去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本高中美术欣赏书,写实主义的作品容易欣赏,而遇到中国古代大师的文人画作品时,则不会欣赏,更不能深入其境,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中国文人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中国美术史中最难欣赏的一部分,作为中学生应当了解中国文入画。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美术发展的影响,在对美术史进行研究的时候,很多学者的立场都是站在西方美术发展史的角度上对美术发展进行评论.本文主要针对西方美术及美术史研究中,关于学术立场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罗克韦尔肯特)."高中学生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知识面广,求知欲强,真挚奔放,渴望接受新思想.这时审美教育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高中美术欣赏有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高中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画功还行,但对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则淡化了,这必然影响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在上美术欣赏课时,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或轻描淡写,创新意识不强,教师"一言堂"的多,学生主体作用消失殆尽,加上欣赏课必备的挂图、录像等教学软件的缺乏,使美术欣赏课变得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9.
杨修红 《文教资料》2009,(36):190-191
高师院校的美术史课程与中小学的美术欣(鉴)赏课程脱节已久,本文认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尝试解决美术史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可以适当地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增加当代美术和美术鉴赏方法的内容.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能尽快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适合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专用的中外美术史教材。  相似文献   

10.
赵慧 《考试周刊》2013,(8):185-186
初中美术教材中选编的欣赏课作品很多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欣赏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分析、鉴赏,能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初中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技能教育、美术史教育,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文教资料》2008,(31):221-222
中外美术史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记录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阐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经典美术风格和重要美术流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外美术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艺术实践与创作服务.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领域存在理论教师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厌学等现状,本文将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美术史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于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估美术作品的优劣性。在此过程中,美术评论和美术史彼此促进,又帮助我们去感知和理解那些真正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而小学美术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门类外还不同程度地编写了美术欣赏、美术史、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等课程,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  相似文献   

14.
美术史课程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核心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和美术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将美术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构建美术史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艺术类院校美术学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艺术智能结构的形成.在教学研究中把握好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模式的使用条件和范围,进而判断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微笑     
神秘的微笑晓寒许多喜爱美术的朋友,常常在休息日去美术馆观赏艺术佳品,或在家欣赏美术画册,有时会遇到美术史论、艺术评论及美学方面的问题,本栏目力求对古今艺术中的流派,一些著名国外艺术家以及美术作品予以评论和介绍,以飨读者。人们常把意大利伟大画家达·芬奇...  相似文献   

16.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美术欣赏教学的若干特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美术知识,发挥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现在,多元性的社会文化和多样性的艺术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呢?我园对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多样性、欣赏形式的多途径、幼儿欣赏过程的多感官参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美术史论课教学是通过中、外美术历史及现状的比较与借鉴,结合美术作品和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的教学.因此,美术史论教育是对美术学科的规范,是美术教育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师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术史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在美术史课堂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师要善于挖掘美术鉴赏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用人文的方法引领学生鉴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引导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