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安康北连关中、南接巴蜀、东望荆楚,地处三大文化板块的接壤地带.在发挥连通南北这一核心地缘功能的过程中,安康逐渐成为秦巴关陇区域内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安康地域文化也得以呈现出南北荟萃、色彩斑斓的气象.考察安康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境遇播迁,大略而论,安康地域文化的基因图谱中主要包含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佛道文化等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4.
铜仁,地处武陵山脉中心,自古以来就为西南蛮荒之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历史开发晚,多民族共存,儒释道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表现在以山地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傩文化为代表的神秘浪漫的民族文化特质,以"桃花源"人为原型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以梵净山生态文化为代表的和谐共存的生存意识以及铜仁人崇尚勇武、憨直淳朴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5.
高校地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高校校园地域文化以客观地域性为首要特征,以历史继承性为基本特征,以开放包容性为显著特征,以开拓创新性为本质特征。上述四点综合构成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谚语是东北人民对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东北方言谚语以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反映着长期累积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精髓铸成的文化灵魂,以及凝聚起来的勤俭节约、坚韧不拔、勇敢坚毅和团结包容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东北方言谚语的内涵,试图深层次解读东北方言谚语的鲜明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探讨东北方言谚语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陇右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右文化是在陇右这一特定地域,由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孕育生成和演化发展的一支地域文化。它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典型的尚武精神与功利色彩、质朴性、保守性四大文化特点;又具有典型的过渡性、多元互补、变异与趋同相一致三大地域特征。陇右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它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其他地域文化同生共荣、汇聚交融,共同滋养和传承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伴随着扬州经济的两次崛起,扬州人(包括来扬州的外地人)创造了独特的扬州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扬州地域文化逐渐形成。研究和分析近代扬州地域文化的特征、成因和影响,对传承扬州历史文化,加强扬州城市内涵建设,促进现代扬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歌文化是我国的一种重要文化,总的来说,民歌具有地域特征,根据我国地理位置的不同,民歌的风格也有所差别。文章主要论述的正是有关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的问题,首先,文章主要针对对其分析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继而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地理位置的角度对民歌文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具体领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从而使我国的民歌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掩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解释的真正原因.正确的古代楚辞文化阐释思维路向应是: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楚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诸因素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作品中,影响创作者的创作心态、接受者的审美心态,进而带来地域文学此地特有、彼地所无的特色。贵州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贵州山地文化、世俗文化、通道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特征的分析,深入探讨贵州地域文化对民性的濡染,成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重要的沟通中介。  相似文献   

12.
文学能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其既关注自然因素,又关注地域形成的人文环境因素.《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性特点,不仅书写了农耕景象、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还对当地的民风民情也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文章重点分析了《白鹿原》地域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佤族舞蹈是中国民族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历史沉淀深厚,具有多元化特征和诸种社会功能。佤族人民常用它来记忆祖先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传授生产生活知识,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及其商业化演出。因此,只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就能使这项稀有度极高的民族化资源转化为财富,为佤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韩城市位于关中地区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称。然而纵观其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则对其周边遗存风水塔的考察研究很少涉及。本文在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遗存风水塔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并进而分析其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以期对韩城市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以及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由辽宁省历史学会、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辽宁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8日在沈阳市召开。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渤海大学、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阳市史志办公室、鞍山师范学院、铁岭市史志办公室、北镇市史志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整理以及实地考察,初步认定河南省共遗存各类道教景观536处。从空间分布上看,豫中、豫北各地市遗存道教景观数量较多,豫西次之,豫东、豫南相对较少,又以乡村居多,大概占到全部遗存景观的70%;从时间上看,除少量明代以前景观外,其余大部分均为明清时期景观,且以清代景观为主。从信仰对象上看,具有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以老子著书《道德经》的太初宫为代表的道教源头文化和以地方民众信仰如城隍、关帝、龙王、碧霞元君等为代表的道教世俗文化,共同构成了河南省道教景观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马金莲早期小说多以家乡宁夏西海固为背景,书写时代变化中西海固的人与事,并以细腻温柔的风格和孩童视角淡化小说的悲剧性。以马金莲早期小说为研究对象,探析小说中展现的地域文化:西海固贫瘠的地理环境使人们形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民族性的融入使西海固形成了鲜明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地域精神。从地域文化视野出发,有利于研究者理解马金莲笔下的西海固文学世界以及作者对西海固浓浓的眷恋之情。马金莲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缜密展现了西海固既柔软又坚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域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伤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9.
花鼓灯作为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淮河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深受淮河流域人们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斑斓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安徽花鼓灯艺术奔放的人物角色、铿锵的锣鼓鼓点、劲道的舞蹈动作、婉转的灯歌小戏、灵动的布巾绢扇,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秀美、壮美、华美、优美、精美"五美并举的形式揭示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多元文化课程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课程是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主要机制,对多元文化课程本质的理性认识,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多元文化课程的文化多元性、平等性、统整性和创生性是相互联系的,把握多元文化课程的特征是认识多元文化课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