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炜峰 《传媒》2018,(4):37-40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再到归于平淡的过程.在发展初期,电视民生新闻"平民化""在地化"的节目内容迅速吸粉,使受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电视节目形态.同时,报道百姓身边事、解决百姓身边难,也变成民生新闻吸引受众非常主要的因素.一时间,"东家长、西家短"的新闻内容在荧屏蔓延开来.曾有学者指出,在民生新闻发展的最初阶段,所播出的内容多为"三鸡新闻",即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飞狗跳.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者开始意识到仅仅凭借这些内容并不能使节目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于是开始向更高级阶段迈进,实现由"小"到"大"的升级.在这一阶段中,节目开始更加关注涉及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如全民就医、城市机动车限行等,一系列真正涉及大民生的问题都在这一阶段获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4.
对民生新闻的报道是当前各级新闻媒体工作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贯彻"走、转、改",落实"三贴近"的最佳途径。一个成功的新闻媒体无不把走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作为主体,这样自身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瓶颈期,在传播内容、手  相似文献   

5.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6.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取向,真实性、亲民性、实用性、本土性的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但目前民生新闻存在内容同质化、报道琐碎化和新闻平庸化等问题,如何深入开展"走转改",保持民生新闻的生命力,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薛蕾 《传媒观察》2012,(2):60-61
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在民生话题热度居高的当下,依旧是很多媒体人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和省级大报,到《无锡日报》等各地方党报,都出现了做"大民生"新闻的趋势,各级党报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民生视角,传统的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等主流新闻板块都在花大力气发掘自身题材中的  相似文献   

9.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使媒体更贴近受众,媒体群众开始水乳交融,这是民生新闻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民生新闻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对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闻实践出发探讨了民生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赋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权,不仅是对信息的选择,还有对作为信息承载平台的媒体的选择.媒体如果不给予受众选择,就将面临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继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经济新闻又成为各家媒体角逐、比拼的一个"擂台".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呈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海量的信息也会让受众在选择时更加注重那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常规武器",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受众所关心的热点信息。在新的形势下,更大发挥时政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建立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媒体改变观念,创新思路,运用一体化思维,尊重受众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整体上把握信息源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就是要媒体衔接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准确把握新闻信息源的基础上,着眼于满足受众的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做到既传递"声音",又抓住"需求",力争实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广播民生新闻曾因其"受众本位"、"平民视角",广受业界认可。而当众多媒体选择民生定位时,由于对民生的理解存在误读、褊狭或错位等倾向,导致实践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题材琐碎化、内容庸俗化、叙述浅薄化、形式粗糙化、过分追求轰动效应和眼球效应等。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鸡零狗碎"的民生新闻正在面临着"被边缘"的危险。因此,业界开始思考如何使民生定位的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民生节目都积极转型,在增强栏目的公信力、权威性、与网络有效结合、与听众全方位互动上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的失语现象广泛存在,本文将民生新闻的兴起置于城市化背景和农民特质向市民特征转化的过程中来理解,比较了农民和市民作为受众所存在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民生新闻中农民失语的现象,从定义上对民生新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民生新闻"映入人们的眼帘并迅速兴起,仿佛一夜之间,这一词汇成为了最为热门的新闻术语之一,许多媒体争先恐后地使用,着实掀起了一股热潮。民生新闻也承载着关怀人文和揭示社会现象的重要责任,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究竟何为"民生新闻",其如何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民生新闻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广告植入",指把产品及服务等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视觉、听觉符号融入电影、电视剧或舞台中,以达到营销目的。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越来越火爆,更多的广告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民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广告植入发展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从民生新闻广告植入形式和特点两个方面对民生新闻广告植入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功能定八位和社会责任,也是受众的期待需求.县级电视台如何从生活关怀、理性关怀和生命关怀等层面去体现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 笔者认为,本土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要在真正领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时效性、受众性,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来创新和提升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周莹莹 《新闻世界》2013,(10):30-31
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宏观性、全局性的概念,而在笔者看来,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经济新闻应着眼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受众普遍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当前经济现象风云变幻,为读者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相,是体现地方党报舆论引导水平,彰显地方党报媒体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地方党报,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经济新闻理应对本地的经济生活发挥引导的作用,更应该贴近民生,为百姓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空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后,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刻意设置了为老年受众服务、为妇女儿童受众服务、为进城农民工服务的子栏目.乐清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民生类栏目<民生快递>开办三年来,在思考平民视角与宏观视野结合、拓展民生新闻外延空间的过程中,一直在尝试如何为农民工开一扇"窗",获得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建红 《传媒》2011,(2):66
新世纪初,电视民生新闻曾因其"受众本位"、"平民视角",广受业界认可。而当众多媒体选择民生定位时,由于对民生的理解存在误读、褊狭或错位等倾向,导致实践中暴露出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