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纪实性人像摄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中,成为报刊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纪实摄影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1.纪实摄影是摄影者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来使观众对描写对象关注与正确认识的摄影艺术形式。该定义强调纪实摄影题材的社会意义和传播的社会效果。2.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通过摄影手段真实地介绍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来表达他的观点和评论,使读者得到一种评价性影像的摄影方式。它多以一系列详尽的纪实影像记录下某种生活状态,传达与受众,进…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其必然性。新闻摄影受技术的影响,更加平民化,更具时效性,逐渐淡化了技术要求。在整个摄影艺术的发展中,新闻摄影地位的发展始终是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当下,新闻摄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是其他门类摄影不可比拟的。而新闻摄影的地位,仍然会继续壮大。  相似文献   

4.
北京光社[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摄影艺术团体,是中国第一个业余摄影家的艺术联盟,它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一代文化人与摄影艺术结缘的同好组织",[2]社员将近30人,活动时间达10余年.它于20世纪20年代初举起摄影的旗帜,以卓著的创作成绩和论著,揭开了中国艺术摄影发展的帷幕,把摄影推上了艺术的舞台.光社使得北京的青年学子中不少人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摄影艺术家,他们对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并做出了开拓者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我国摄影界引起激烈的争论,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了也没论出个所以然来.这两年在摄影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某些摄影人提出的一些观点,又引起了人们对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关系的议论,虽然不像上一次那样热烈,似乎有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我认为应该把问题谈清楚,因为这两者的关系摆不正确,就会在新闻摄影理论上产生误区,影响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13,(5):F0003-F0003
岱天荣.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现任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编辑部主任记者。他长期从事军事摄影工作.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摄影作品在军内外影展、影赛中获奖百余次,其中有5次获得解放军摄影艺术奖。他还荣获第二届中国摄影艺术奖最高奖——金像奖.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表彰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曾担任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是第五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第五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他3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综述了现代史上的早期学者对摄影艺术的指点和评论 ,旨在引领学人正视摄影研究的人文品格 ,为后电视时代影像艺术于技术本体之外开拓更为宽广的学术畛域。附及的外论则匡正摄影文学的美学定位 ,从当下视角反思其纵深拓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摄影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科学手段所规定的纪实性。有人把摄影艺术称为科学艺术,也有人把它称为纪实艺术,不无道理。可以说,没有纪实性,摄影就不成其为摄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与价值。具体可视形象的纪实,是摄影艺术能够自立于艺术之林的  相似文献   

9.
胡颖著《摄影论评》一书,最近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由穆青同志题写书名,蒋齐生同志作序,收入作者1979年以来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的理论、评论、历史等方面的文章60篇30万字和拍摄的照片43幅,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者最近10余年来对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作品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镜头把现实中的形象组织成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推理、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理解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是认识新闻摄影和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前提,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和形象表现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离开新闻摄影的实践,忽视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内在的联系,而断言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3,(3):F0003-F0003
盖旭辉,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摄影干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他是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最高奖——摄影艺术奖得主。先后出版《向东——迎接第一阳光》与《一个中国军事摄影家眼中的俄军》等大型画册,2011年举办“边关军魂”大型冰雪摄影作品展.2012年举办《雷锋——时代的偶像》大型主题摄影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一点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已举行过五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另外,还举行过多次个人的或专业性的摄影艺术展览。这些展览会主要是中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并得到有关方面,包括各新闻机关的支援。从已举办的各次展览看来,毫无疑问是必需的、成功的,对于繁荣我国摄影艺术创作、团结广大职业的和业余的摄影工作者,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唯觉欠缺的是,我国还没有举办过新闻摄影展览。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著文赞同过“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或“体裁”的结论(此见解已纳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艺术分册里)。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再认识.我又得出与上述定论相反的结论:不须划清新闻摄影(也可称“摄影新闻”)与摄影艺术的界限;新闻摄影学与摄影艺术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科学门类;新闻摄影学是新闻学的属类,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5.
摄影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上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来探究摄影的含义.“摄影”一词,在中国最初被翻译成“照相”.因为这门技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作品都是拍人像为主,而后随着拍摄题材的多样化,又翻译成了现在的“摄影”.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把握文博摄影的审美价值及其特有的审美创造规律和方法,是当前繁荣文博事业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著文阐述,并与摄影同道一起探讨。文博摄影的艺术共性与审美特征作为摄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文博摄影具有一般的或者说基本的摄影艺术审美特性。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真人、真事、真场景的纪实美和瞬间、直感、和谐的形式美的有机结合。文博摄影的审美对象已  相似文献   

18.
摄影教育是提升摄影文化和摄影学术的主要途径,扩展摄影传播和摄影艺术的普及面。当以上各个环节相互之间进入良性循环的时候,我们的摄影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专题摄影,历来是中外画刊所采用的主要表现形式。近些年来,各大报纸上也纷纷出现一组又一组令人耳目一新、反复回味的摄影专题。专题摄影被广泛采用,而且发展很快,不能不说是摄影文化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它既符合摄影宣传的需要,又和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合拍;既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又和自身的特征相吻合。由此可见,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完成了由摄影技术到摄影艺术,由摄影艺术到摄影文化的发展、丰富、提高之后,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形态是很自然的。专题摄影与独幅新闻照片表现有着诸多异同。专题摄影比起独幅照片,除了使人一目了然感觉到的涵盖面宽、容量大、信息多之外,还有一些内在的独特之点。因此,我们在从事专题摄影报道时,必  相似文献   

20.
著名军事摄影家、解放军报社原高级记者江志顺将军的《人物——人.情感.个性.内涵》摄影艺术集,最近由长城出版社出版,并在摄影界引起关注。解放军画报社原高级编辑陈立人应本刊之约与该书作者就人物摄影创作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