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在编辑生涯中,文学期刊编辑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在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中,他能够更好地根据特定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引导文学期刊和文学创作者的努力方向,坚持贯彻文学教育的理念,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希 《全国新书目》2022,(6):149-151
新时代的文学期刊在数字化环境下既乘驾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文学期刊编辑需要通过工作实践、自主学习、业内交流、钻研细分工作领域等方式提升核心素养,助力其所服务的文学期刊品牌获得立足长远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和影视为代表的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文学期刊纷纷陷入质量低下、读者群锐减、声誉日弱以及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于是近年来,一些文学期刊为探索自身出路,进行着各种市场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期刊在内容风格、经营模式、编辑趣味和市场策划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虽然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期刊的生存状况,但长远来看,这些现象却使得文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记者处理通讯员来稿,编辑处理记者的稿件,以及总编辑审阅稿件,都可以叫做编审工作。编审工作,包括稿件的审查、加工、把关和编排等。编辑编审稿件,好比厨师配菜烹调,助产士催产接生,工人加工产品一样,只有通过艰苦劳动,才能出好成果。编审工作是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报道质量、办好党报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认真负贡,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5.
文学期刊出版、发行困境已是出版界议论多年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期刊是继续坚守"纯文学"的办刊理念,还是走向市场,这已是各类文学期刊研讨会上多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文学期刊《伊犁河》的一名编辑,20多年来,笔者与同事们为了寻找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伊犁河》两次走市  相似文献   

6.
2007文学期刊的变革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文学期刊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市场前景的,只要文学期刊能在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一如既往地坚持提供能够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高品质文学作品,文学期刊的春天或许将再一次来到。2007年,不少文学期刊根据读者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了改版,有些动作堪称大刀阔斧。总体来说,2007年的文学期刊依然坚守着文学的道路,并进行了多途径的探索和突围。  相似文献   

7.
丁光梅 《科技与出版》2012,(10):105-107
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能够助推文学期刊品牌形象建设,有利于文学期刊发展体验经济。要确保形象传播的效果,必须讲究策略。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策略主要是: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有利的传播时机、合适的传播媒介,找准对读者的"攻心点",统一创意风格,运用有效的诉求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9.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多数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文学期刊如何走出困境,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     
当前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我国期刊今天已达8000多种。1997年,文学期刊达548种。而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娱乐增多,纯文学期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办刊艰难,部分经济亏损。有些文学期刊开始面向市场走上改革之路。回.一部分文学期刊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既定的办刊宗旨不变。它们一直以不变的内涵面对骚动的世界,并赢得广大读者,如《十月》、《收获》等。2.部分文学期刊走向通俗化。如《佛山文学》转变办刊宗旨力求接近大众,将刊物定位在为广东的打工者服务上。也有的开始走向通俗和传奇,变为故事性的文学期刊。不…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大潮兴起的背景下,在与网络、电影、电视、音像、手机等媒体“抢夺”读者的竞争中,大多数文学期刊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正所谓“穷则思变”,文学期刊纷纷尝试创新和改版。本文以《萌芽》杂志为个案,试从其独辟蹊径的品牌营销策略入手,探究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告别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新观念、改变认识、重新定位的新课题,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新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如此,厂矿企业如此,文艺界亦如此,我们的地级文学期刊的编辑出版,更是到了必须作出选择的生死关头。这一方面是指国家于1997年开始的报刊整顿工作将决定着地级文学期刊的命运,另一方面则是指随着经费越来越紧张,甚至面临很快断奶的严峻形势,地级文学期刊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书刊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中国《译文》停刊,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范围内文学期刊的危机。中国文学期刊的危机是社会环境变迁、媒介格局重组、受众阅读习惯重塑和数字媒体冲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随着中国媒介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期刊在存在生存危机的同时,也存在发展机遇。善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树立定位营销理念就成为中国文学期刊实现再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出版广角》2015,(13):58-59
在日本传统文学期刊领域中,多元化经营方式并不多见.日本传统文学期刊如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运用多元化经营理念,寻找自身转型的出路.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学期刊的现状分析,为如何合理运用多元化理念使日本期刊社实现转型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文学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提供了多种文化消费选择,使文学期刊面临着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发行量急速下滑、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随着期刊进一步走向市场,还将有一批期刊被淘汰。本文结合分析这些年来的文学期刊的现状,探讨文学期刊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7.
藏文文学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索洛一、藏文文学期刊的创办我国的藏文文学期刊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文艺形势健康发展陆续创办的。目前纯文学的期刊有西藏的《西藏文艺》、青海的《章恰尔》、甘肃的《达赛尔》...  相似文献   

18.
曾经门庭若市、炙手可热的文学期刊,如今大都门可罗雀、举步维艰。据悉,全国各类期刊中,文学期刊占3%左右,约为200多种。在这200多种文学期刊中,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仅有一半,发行量过万份的少之又少,其余文学期刊的发行量较之发行量几十万上百万份  相似文献   

19.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20.
保密法实施后,对编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保密工作也是编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论文对编审工作中的保密主体、保密审查重点、保密责任、保密宣传与提醒、保密培训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