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嘱托,从2017年伊始报纸将每周四的第05版变更为"中国故事",包含"习近平讲故事"、"中国故事"和"众生相"。本文从米克·巴尔叙事学理论的文本、素材和故事三个层次出发,对这一新增版面的三个栏目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叙事上如何立足海外华人华侨,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天生好嗓子"是一种天赋,科学家发现了与嗓音好坏有关的基因。五音不全者无法辨认音高之间的细微差异,这种情况又被称为"先天失歌症"。好声音是能练出来的,因为它属于"后天可塑遗传"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持续火爆,引得很多普通人对唱歌也跃跃欲试,并开始关注自己的声音。然而,对发声的科学研究并非从一档电视节目开始的,一整套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唱出好声音。人的发声涉及到一系列器官的配合,包括发音的动力器官(比如肺、气管、呼吸肌群);发声的关键器官喉部(主要通过喉内的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共鸣器官  相似文献   

3.
周敏 《新闻界》2012,(24):33-36,46
2012年夏,《中国好声音》引发收视热潮。《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的原因何在?好的制作理念是一个栏目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交汇、故事性与情感性的交融、延宕性与颠覆性的升华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制作特色。同时,《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导师技术入股、前后期开发、电视品牌意识也值得业界学习。另一方面,《中国好声音》选手背景的真实性、节目的原创性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4.
麻宝洲 《传媒》2013,(2):26-27
和报业等传统媒体一样,近几年浙江卫视的发展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发展速度依然比较快。2012年8月,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两个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荣誉并获得表彰,这个是浙江卫视的幸福双响炮。《中国好声音》花落浙江卫视近几年,浙江卫视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0):148-148
<正>《中国好声音》立足国际平台,尊重知识产权,重塑着中国电视节目的产品力,为惨烈竞争的中国电视探索了一条大投入高产出的生命通道。"哈林是来做主持的,杨坤是来做宣传的,那英是来唠嗑的,刘欢是来开家长会的,华少就是来卖凉茶的。"在广电总局限娱令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成了一朵逆势绽放的奇葩。最近,我到不同的电视台展开业务交流,现场总是响起这样的呼声:说说《中国好声音》吧。加上忠实追随的粉丝和媒体高密度的曝光,该节目已成2012年中国电视不容回避的现象。从收视率和影响力的角度,《中国好声音》完成了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超越。在坚持节目活动化——活动话题化——话题传播化的新型电视大型节目制作理念的前提下,《中国好  相似文献   

6.
向志敏 《今传媒》2024,(2):63-66
母题是文学电影叙事的动力因素,是整个叙事结构的潜在构成要素。神话母题是神话学中常见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共同主题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中两个常见的神话母题“人蛇恋”与“英雄之旅”,集中体现于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神话母题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吴萍 《东南传播》2012,(10):133-135
今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引爆了观众对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疯狂与激情,这档靠"好声音"选拔为主打的音乐选秀节目,在国内收视火爆,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在互联网上也成为海内外观众追捧的对象。一花独放不是春,山东卫视、东方卫视、广西卫视、云南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今夏也都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音乐选秀节目都不约而同打出了用"盲听"选拔"好声音"的旗号。以"盲听"方式进行音乐选秀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8.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9.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不胜枚举,其中不乏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其在当代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不相匹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还存在错误解读的背景下,正确高效的新闻报道方式对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人民日报》中"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从故事化叙事的全新视角进行剖析,归纳其内在的报道规律,发现相较于以往"高大全"式的报道方式,《人民日报》在其故事化叙事中有诸多可取之处,也有尚可改进的空间。笔者为此提出建议性策略,以期为今后的战略性报道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思  赵骅 《新闻前哨》2013,(10):19-21
叙述理论研究是电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充满了叙述。电视除了虚构故事,还能用叙述的语汇来构筑“真实”。本文把选秀节目看成一个电视叙述文本,以当下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分别从叙述内容、叙述方式和宏观话语框架三个角度来解读,以期透过叙述框架对节目进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首播即以1.5%的收视率超越之前所有电视娱乐选秀节目首播的收视率。从第二期起,《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从破2、破3到破4、破5,屡创新高,并始终占据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的位置,一扫选秀节目持续低迷之势。①本文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点,分析《中国好声音》一枝独秀的原因。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这样一个因果连锁过程,首次提出"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12《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了,2013《中国好声音》正在卷土重来,在大家期待第二季"好声音",期待更多草根歌手出现的时候,让我们再度回顾2012年的"好声音",从各方面剖析节目的内容,使其立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虽然这档节目的结果有争议且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档娱乐真人秀节目能以如此的热度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引发了社会"好声音"现象大讨论,都是值得业者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3.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14.
李杰 《报林求索》2012,(12):86-87
<正>好声音持续火爆,让主办方浙江卫视赚翻了,凉茶加多宝更是因此逆袭突围。第二季强悍来临,好声音背后蕴含着独特的好生意逻辑。11月2日,杭州黄龙酒店,《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广告招标会召开,加多宝集团以两亿元再度拿下第二季独家冠名权,独家特约则被百雀羚以7000万元的价格拿下。第二季节目广告实际成交价格高达近10亿,是《超级女生》鼎盛时期的三倍多。"好声音"成了"好生意",它究竟为什么能火,可以火多久?参与豪赌的广告商们能够得到他们期望的汇报吗?这一切都成了媒体和民众对这档唱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5.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2,(12):29-30
2012年暑期,在"限娱令"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异军突起,开播后连创收视新高,还受到了广电总局表彰。"好声音"仿佛一键激活,全国卫视晚间一下子崛起了十多档音乐选秀节目,如广西台的《一生所爱·大地飞歌》、东方台的《声动亚洲》、深圳台的《The Sing-Off清唱团》、  相似文献   

16.
谭天  赵娜 《声屏世界》2012,(12):27-28
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我国电视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档节目不仅仅是一个收视率极佳的优秀选秀节目。更是树立了我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对它的科学解码分析对我国综艺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期刊发一组文章,以资镜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又一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高潮,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和时代意义进行分析,说明了一个好的综艺节目如果有正面的价值观,那么随之而来的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也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接受美学无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及"期待视野"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新华社近5年来"两会"对外报道模式的发展变化.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思想对新闻话语、报道基调、议题设置以读者为着眼点的校正,确保了对外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并对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展现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文本,冬奥题材纪录片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着重要叙事作用。本文以央视精品系列纪录片《大约在冬季》为分析案例,就主题立意、叙事创作、视听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同类题材纪录片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