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着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体,是“和谐”世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由于余秋雨先生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点评时,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乐”的读音读错,引发了传媒上的大讨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语出《论语·雍也》,云:“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中“知”通“智”,“乐”字应该读作“要”。《王力古汉语字典》中“乐”字,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为什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呢?有云:“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意志与兴趣相辅相成,如影随形.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在庞德著名的《比萨诗章》的碎片文本中,有两种哲学思想把各种碎片统一在一起: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庞德通过秩序和德性两个核心概念,借助一些经典意象如"光"和"水"等构建了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在庞德的想象中,"光"的意象既指新柏拉图主义之"光",又指儒家之"明";"水"的意象不仅象征新柏拉图主义的"理智",而且象征儒家的"仁者"和"知者"。光和水的流溢不仅暗示着秩序,也象征着善或德性的传播。庞德构建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两者相互融通和对话中,为地狱般的西方世界探索灵魂改造之路或天堂之路。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文学传统中的"意象"及其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英汉语文学作品,"水"这一意象因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理论思维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水"的意象与人生对接的"喜"、"怒"、"哀"、"乐"诸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华丽 《初中生必读》2012,(Z2):22-23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较好的记忆力,但关键是要善于利用。那么,我们怎样有效利用记忆力呢?一、兴趣——记忆力的加速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  相似文献   

8.
上善若水     
时常到旷野里散步,见水而思水,于是渐渐感悟到"上善若水"的真谛. 孔子有云:"智者乐水."吾尝托腮苦思:水,为何为孔子这般大智者所乐呢?此惑一直困扰了我许久.后来从大理学家朱熹处得知了答案:"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之."就是说,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人生及社会以启迪和感悟,故而"乐水".  相似文献   

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美在雄伟、峻峭;水,美在潋滟、奔放。山水之情,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山水之美,陶冶着人类的情感。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如何去获得这些融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美”呢?又如何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去感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趣呢?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作为地理学科,多数是一些枯燥死记的东西。如果按常规教学肯定收效甚微,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成人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生只有成人,才能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和现念。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与案件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而未能参加原诉讼,但原生效判决对其权益产生损害,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生效裁判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行为。在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民事诉讼法中均有规定。虽然我国新民诉法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但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诉讼客体、审理范围及配套措施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原被告加以明确和细化,将仲裁文书纳入诉讼客体,赋予撤销之诉当事人上诉和再审的权利,并增加担保和罚金等惩戒方式来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领导不仅要提高对人才的识别力,而且要尊重人才,善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汉语中,“谁”、“哪个(人)”、“什么人”是问人的常用形式。人们往往简单地根据句法位置来界定它们是说明性或指别性,而调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发现:在NP+是+WH?和WH+是+NP?句式结构中“谁”、“哪个(人)”,“什么人”的性质或者说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答语与之相对应并不能仅由它们所在的句法位置来决定,还要由上下文语境、问话人与答话人之间的关系、句中体词性成分NP所包含的语义信息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7.
通才与专才虽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不是矛盾的,两者是可以相容的,都是当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个人的成才与其个性紧密相关,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和创造力的条件;学生个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在生活实践中重视个性心理的培养。教育过程要紧密联系人的个性的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通才和专才。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人分类是研究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在分析与借鉴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根据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程度,从理论上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和与被诉行政行为有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以性别为视角考察我国的教育,可以将其中存在的人的形象描述为刻板的人与男性化的人两种。这两种人的形象均存在缺陷,要对其予以重塑,必须正确认识性别差异以及公私领域关系。重塑后人的形象是有性别的完整的人,其完整性体现在能胜任公私两大领域的两种生产,并具有双性共生的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