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河南渑池人日常使用的某些词,分别来自古代不同的历史层次。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文献资料,以河南渑池县果园话为基础,对其中的7个古语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
山丹方言中有一些古语词,因时代久远,其语源不为人们熟知,书写形式也无法确定.本文通过援引韵书、辞书及有关书证,说明了一些方言语词的书写形式、历史渊源及音韵地位.  相似文献   

3.
宁武方言口语中保留着大量古语词。本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说明和解释,不仅可以展示宁武方言的词汇特点,也可以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4.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和开封方言对古汉语词汇的继承并不完全相同,很多词语没有被普通话继承下来,却保留在开封方言词汇中。其中有单音词,也有复音词。分析这些词在古汉语和开封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对了解古汉语和开封方言在词语方面的传承关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7.
禅宗语录、唐宋文人笔记、元杂剧等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中,使用的方言词语也较多,这些词语有些已经在现实语言中消失,完全成为古语词,例如"打剥""看客"等;有些依旧保留在人们的口头中,成为现代的方言词语,例如"喷""歇""?头""恶水"。  相似文献   

8.
湖南武冈方言保留了不少古语词,例如"屏"之"藏"义、"炙"之"烤"叉、"挦"之"拔(毛)"艾、"踞"之"蹲"义,在武冈话中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别的语素构成复音词.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而在普通话中,"挦"之"拔(毛)"义已经废弃不用;"屏"之"藏"艾、"炙"之"烤"义只用作书面语;"屏"之"藏"义、"踞"之"蹲"义一般不能单用.仅作为语素义保留在少数复音词或成语中.  相似文献   

9.
渑池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保留了不少从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汉语词语,它们至今仍然活跃在渑池人的口语里。考释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古语词,对于正确认识和保护渑池方言以及词典编纂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释了一批荆楚方言中的单音节古语词,解释包括词的出处、本义和引中义、古义和今义,以及所构之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渭方言古词语释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方言古词语,对于语言学和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通渭方言中保留至今的部分古词语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简略的考释。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方言是在江淮官话基础上形成并演变的。其语汇丰富多彩,语音和语法也颇有特色。本文将从文字、古今词义演变、用法等方面分析、考释一些典型的云南方言古语词。  相似文献   

13.
以梅县话为例,客家方言古语词的特点主要有:在词形上以单音词居多;在词义上以保留古义多,发展新义少;在历史层次上以隋唐以前的古语词为多,其次是宋代的古语词,再次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在和周边方言的关系上表现为与闽语共有的古语词最多。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应该和古代汉语词汇研究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基于这一认识,选择了若干条今天仍使用于济源方言中的古代词语,略加考释。旨在说明济源方言和古代汉语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方言属官话大区下面的江淮官话区。对1990年以来,合肥地区方言中词汇的整理和训释,所收词汇及记音以笔者出生地肥东县为准,该县城位于合肥市中心10千米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近代文献材料,考释了九条藁城方言中的古语词,分析它们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其历史来源和发展演变线索。拟为河北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为晋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旁证,从而丰富汉语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一些经典中土文献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语气词“耳”、“乎”用法的南北差异存在某种相似性——各语法意义的使用频率存在着差别,我们把它归纳为同质通语发展差异类型。我们把“耳”“乎”在南北朝的用法置于历史的纵轴线上,以前人对它们的研究结论为参数,进行一种历时考察,可以发现产生这种南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各政权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积极从事外交活动,于是对使者的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要求其博学、机辩,还要容止可观,并能坚持使者气节,使之作为本国政治、文化、学术和礼仪的形象代表来进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达到完善本国政权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北朝散文经历了一个从沉寂到复苏,再到繁荣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动因主要在于帝王的好尚和重视、南北朝间的文学交流、北朝举秀才考试、北朝儒学兴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