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建构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最近两年来中国面向东盟的英文新闻报道及相对应的中文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在新闻编译中多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与标示性建构等策略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叙事重构,突显能彰显良好国家形象的叙事,弱化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不大的叙事,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的对外译介和三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客观地呈现人物形象是译本有效传承典籍精髓的关键因素。认知叙事学关注读者转向,聚焦读者如何重构故事世界。译者正确理解和阐释原作人物,是原语文化能够被译语读者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关键前提。在认知叙事框架视角下,罗慕士通过适应与变异策略,将孔明的小说形象和历史形象展现给目的语读者。有效的人物形象建构,有助于向西方世界推介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骞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探险家与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作出了重大贡献。张骞在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中的形象存在着差异,因此文章旨在探索张骞在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坚忍于事、爱国忠君、智慧有远见的形象,以及文学叙事中的尽职尽责,忠勇正直,尚气节、有品行,具有仁爱心与感恩心及孝顺的形象,并进一步分析重塑张骞形象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望海南》以南方之南、孤悬海外、南天一柱、气冲斗牛、海纳百川、拥抱深蓝等六个部分开拓了对海南历史人文传统的介绍,以个人叙事来交织历史叙事、以悬念来结构历史叙事、以情境再现来展示历史叙事、以画面与镜头语言来铺垫历史叙事的方式来传递海南的历史,从回望海南历史、展望海南未来来塑造海南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青丹丹 《海外英语》2020,(7):130-131
石黑一雄作为日裔英国小说家,其在小说中如何以"自我"视角叙述中国"他者"形象,作者笔下的中国战时小说对于读者了解战时历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石黑一雄的When We Were Orphans的中译本,该译本由陈小慰翻译.该文主要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翻译理论,分析陈小慰译者在回译展现中国战时历史文本《上海孤儿》的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使用"他者"源语呈现的"自我"形象的翻译叙事,以及如何建构原文中的中国史实性与中国形象,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叙事实践中还原历史事件,以期让读者参与公共叙事中,从而探寻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英美文学中中国形象探讨的实践操作性与可行性,以期对译者在翻译时还原历史真相、构建中国形象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客家影像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建构,客家女性成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成为文化景观的符号,借由女性形象的视觉符码,女性身体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两岸三地的客家影视剧在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客家女性形象塑造中均呈现女性图像化、女性符号化的影像特征,由景观所代表的女性身体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性别叙事的背后是族群历史建构,女性符号承载的是族群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塑造了一个聪颖、叛逆而叉神秘女性形象莎拉.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和性别身份的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莎拉的形象,分析福尔斯是如何在男性语境中还原一个文化他者的新女性形象,进而思考莎拉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出现对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便成为历史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何谓叙事?彭刚认为:"叙事……将特定的事件序列依时间顺序纳入一个能为人理解和把握的语言结构,从而赋予其意义。"[1]基于此,叙事中时间的开始、结束,事实的选择,叙事的结构、语言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历史意义与解释。历史解释虽基于证据进行理性分析,但因证据或叙事本身带有的选择性、主观性,势必有解释者的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共情转向,已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新格局下我国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外宣工作新的侧重点。李子柒的诸多视频作品以其高超的共情叙事手法完美呈现了中华文化中极具共情色彩的元素,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大受热捧,深受海外观众喜爱,从而积极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本研究通过选取李子柒代表作品《手工布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选择手法与共情叙事方式,并在对受众反馈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共情传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性运用策略,进而阐明其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共情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阮世勤撰文《论当代欧美电影中“屠龙习俗”的叙述建构》指出,龙作为人类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广泛地出现在历史上各类叙事文本中。当代欧美电影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叙事媒体,也不断地从其他各类历史叙事文本中借鉴龙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事视角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潘军小说近作《知白者说》在叙事上保留有当年先锋实验时期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叙事上的“东拉西扯”、对第一人称叙事的偏爱、性描写的节制等。另外,小说在主题上则表现出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孔乙己与沈知白形象就是历史与当下的某种对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李洱在<花腔)中塑造了葛任这一知识分子典型人物形象,并对其精神上的因顿与冲突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揭示了历史伦理对个性的戕害.这种剖析是由多个叙事角度及其带来的多重叙事声响完成的,这种多重角度的叙事,形成了文本独特的"对话体"模式,生发了历史叙事的层层迷雾,进而彻底地消解了历史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较早时期的一篇小说,作品中以巧妙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虞姬形象,呈现出与历史叙事文本及男性作家笔下不同的女性内省意识。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试图揭示出张爱玲笔下虞姬形象所独具的性别身份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其固有的文化形象。进入现代以来,南京的城市文化与文学形象发生了变化,学者们也与时俱进,观察着南京的城市形象嬗变。德国作家Roes的现代南京城市书写,以《白蛇传奇》为代表,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以文学化的手法记录了现代南京的城市形象,是南京城市形象的文学体现。在具体书写中,作者通过描写一个普通青年市民健的日常生活经历,书写南京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崛起,构建了现代南京城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9.
选择1991年至今出版的英国历史教科书,对其中的中日战争叙事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日战争在大多数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处于被弱化的地位,中国被忽略。具体表现有三: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内容所占教科书整体内容比例很低;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描述不足;教科书认为国民党依靠外援抵抗日军,其在二战中贡献甚小。英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对中日战争的选择性叙述,形成西方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中日战争历史叙事,教科书无论是在时间维度上还是在文本内容选择中都施展着其可能的叙事偏见。  相似文献   

20.
乡绅阶层是中国传统封建统治下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阶层。小说中的乡绅叙事也是中国乡土文学形式中,利用较多的一种叙事模式。从古至今,在塑造乡绅形象的文学作品中,不仅需要遵照生动形象的多元化原则,还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各个时期作品蕴含的时代意义。阐述乡绅的历史地位,并结合启蒙文化和革命文学中的乡绅叙事,总结了现代作家对于乡绅叙事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