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离婚》发表于1925年11月,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最后一篇。在《离婚》中,鲁迅笔下的空间表现出一种福柯所谓的"规训结构"的特质,空间成为权力活动的主舞台,离婚风波的解决,实际上是权力机制相互联结运作的结果。同时,身体也受到权力的直接规训与干预,鲁迅通过空间权力规训及其对女性的身体束缚和精神戕害,来展现自己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这是鲁迅"国民性批判"启蒙主题的延续,其最终目的是解剖国民的灵魂、探索国民的精神世界并为之寻找真正的疗救之法。  相似文献   

2.
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印度这个殖民地国家反复地出现,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关系的理论来看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结合福柯权力话语理论可以看到,彼得·凯里通过《凯利帮真史》展现了长期遭澳大利亚权威政府诋毁的内德·凯利的真实形象。彼得·凯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澳大利亚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文化身份。《凯利帮真史》为了今读者信服而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虚构的十三个包襄和通篇使用的文化程度很低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黄思齐 《海外英语》2022,(8):189-19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证言》通过莉迪亚嬷嬷和两位年轻嬷嬷口述与笔录,从侧面描写了基列国残酷极权对女性权力,尤其是女性话语权的强烈压制。文章试从三位主要女性角色在基列国的遭遇和她们的证词角度切入,分析女性在极权与神权双重监控下,重建平等话语体系遭遇阻碍的原因,从中发现当权力抹除个体特质时,神权随之失去对精神的控制,在自我实现的希望破灭后,个体最终走向对权力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玉米》以写人物为主,其中的细节可谓细致入微。作者的目光始终牢牢盯住人物,目不斜视,寸步不离。但通过对其细节、结构的剖析,还可看到难以掩饰的败笔,以及当代作家们的悲哀在于:满足得太多、沉醉得太多。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权力与话语——以贾宝玉和晴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好似一个巨大的权力之城,这里充斥着权力的话语,在权力的控制与反控制、突围与反突围之间展开的话语斗争时刻都在进行着。权力之眼时刻没有放松对城中的所有被言说者们、被表达者们的监视。权力之手随时都将伸向那些违反话语禁忌的人。权力与话语在这里反复纠缠,文本中的人物身份的塑造以及人物的命运无不蜷缩在其之下。  相似文献   

8.
乔治·奥威尔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一九八四》是他最出色的作品,这部小说对集权主义社会的描写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作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剖析了权利所有者维持其统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恶梦般的未来世界及其成因.在那个世界里极权主义政权的统治之下,被统治的弱势群体由于话语权力的缺失而受到了残酷无情的压迫.本论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为语料,试图从话语霸权的角度来解读《一九八四》中集权主义政治的权利构成,深入讨论话语、权力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话语权力在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了霍桑短篇小说《胎记》,揭露了男性运用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制,探讨了女主人公对父权话语进行的颠覆和反抗,并总结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李尔王和他的两个接班人高纳里尔、里根的关系,发现李尔王的悲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李尔王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不仅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更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背后潜藏着非常深刻的历史社会意义,大部分学者在对该篇小说研究过程中,通常以女性主义、结构主义等为着手点,很少从他者化、理想主义、理性主义等理论视野展开讨论,本文将围绕这三个话语策略对其人物形象、所面临的命运、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话语权力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的话语理论聚焦点放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上。话语是在人们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句;权力是泛化了的"权力意志"。本文揭示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权力关系,在权力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而采用了伪装与隐蔽的手段,其本质可以印证这一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毕飞宇小说中,权力表现为庙堂镜像、民间镜像和无像之像。警惕权力,回归常识理性始终是毕飞宇创作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悲悯则构成了毕飞宇与五四启蒙叙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5.
徐军义 《文教资料》2010,(35):118-120
福柯是欧洲20世纪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过渡的重要哲学家。他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对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知识、真理是权力的形式,权力离开了知识、真理也就不成为权力。文学话语是不同知识、真理表达沟通的自由领域,因此,它是显示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权力规律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探讨原语权力话语与译语权力话语之间的权力抗衡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从文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文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本文借助权力话语理论展开对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郑雅匀 《文教资料》2008,(30):35-37
从<玉米>到<平原>,可以看作是当代作家毕飞宇创作的一个有机延伸,两部小说都是作家自言的为70 年代人而写的书.但是它震撼的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在平原上热切而又孤独的守望,但命运,永远给不出一个美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沉没之鱼》中对陈璧璧和朱玛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华裔形象。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说中的华裔形象,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构建华裔美好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文明服务用语,以便能够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在窗口服务行业中提倡不使用服务忌语,文章探讨了服务部门中的权力话语和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背离。首先简单介绍了Althusser,Foucault,Bakhtin对权力话语的阐释,分析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然后用例证说明了某些服务部门因为特权在会话中背离了合作原则的情况,使得群众对服务部门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最后简单小结权力话语跟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苹 《文教资料》2009,(8):26-27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抛弃了理性,将身体话语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叙事风格都是从身体出发。本文尝试分析《香水》这一特殊文本,解读出其中的身体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