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4,(3):89-89
春天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天,气候渐渐转暖,人的饮食应由厚味转淡,少吃辛辣食物。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寒冷,寒冷刺激甲状腺,可引起功能亢进进而消耗大量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寒冷还可以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导致抵抗力降低而致病,所以,早春期间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肉、牛肉、鸡肉、兔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顾白 《今日科苑》2008,(1):107-108
冬日里气温寒冷,许多人添上了厚厚的衣物,但仍难抵寒冷。其实,巧吃食物也可以帮你"保暖"。产热食物——新鲜米面。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表示,低温会对人体内分泌及消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使蛋白质、脂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5):72-73
春困是正常生理反应其实,春困是自然界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热量的散发减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对天气情况备加关注,但对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衣服和被窝里的“微气候”状况,却知之甚少,从而在穿衣、睡觉时出现一些不科学之举,影响穿衣和睡眠的质量,甚至影响人体的舒适和健康。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1,(1):78-78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客易出现气血淤滞、寒性肌肉酸痛、神经末梢循环不良导致的手脚冰凉以及寒性胃痛等各种由于气温低而引起的不适。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1):64-65
天气寒冷干燥,人们举手投足间开始频频出现"触电"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秋冬时节人体容易产生静电,与市民冬衣多以化纤面料为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钟雯珏 《知识窗》2007,(2):58-58
粥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民间有广泛的应用。冬季天气寒冷,中医认为寒气盛则会伤人阳气。冬季多食御寒粥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下面介绍10种御寒粥,供读者选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很多疾病在寒冷的季节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不仅发病率时显升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
普通所說的冷不冷,都是指人体冷暖的感觉說的。这种冷暖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气溫的高低、湿度的大小、風力的强弱以及輻射热量得失的多少;而主观条件主要是人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兩个作比較的感觉时間上的長短。气溫愈比体溫低,人体的輻射放热作用愈強;空气中的湿度愈小,皮膚上蒸發耗热作用愈强;風力愈大,体热失去的愈多;这些都能够增加人体寒冷的感觉。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1):69-69
寒冬来临,气温低下,昼短夜长,人体活动相对减少,食欲增加。在我们用饮食增加热量抵御寒冷之余,也不要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对身体的调理和保养。营养学家们说,我们中国人吃水果的平均数量还太低,要多吃。可是,冬季该怎样吃水果呢?  相似文献   

11.
韦丽 《今日科苑》2012,(18):105-107
换季的时候,是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太注意非常容易得病。而秋天是"贴秋膘"的季节,也就是为了抵抗即将到来的严冬的寒冷多进补,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这时要是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原气候环境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央 《西藏科技》2006,(4):50-51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000m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研究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石油燃料的燃烧、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森林砍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也使青藏高原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气候变化可以改变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引起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生。世界气象日曾有“天气、气候与健康”的主题,明确提出天气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气候对人的健康和情绪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青藏高原气候的特征:低气压,寒冷,干燥,大风,强辐射。这些都会对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使人体产生不适,进而患上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在寒冷的季节和寒冷的地方,户外工作时间长久,就常会发生人体冻伤的现象。尤其如果当时冷、湿、风三个东西同时夹攻的时候就更严重。根据研究,冻伤基本上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单纯由于寒冷所引起的;第二种是单纯由于潮湿所引起的;第三种是由于潮湿和寒冷两者共同的作用所引起的。冻伤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细胞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够生存的日期是不同的,按照实验结果,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例如-5℃)能够生存的日期较长(约15天),在比较高的温度下(例如30℃)能够生存的日期也较长(约20天),除了过份高的温度(例如60℃)能使细胞中蛋白质凝固不能生存外,一般环境温度在10℃到25℃之间,细胞生存的日期最短,尤其当温度在15℃左右时,能够生存的日期更短,不到5天,就要死亡。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5,(1):27-27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神奇的未来服装。它能自动适应天气变化,具有排热、保暖和除湿功能。当人体过热时,衣服会放入空气,选到降温目的;在寒冷时.则会自动关闭孔隙.阻止热量的流失。这项发明将成为英国参加200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的8件展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压水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同一人群中有季节和地域差别,一般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冬季高于夏季。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后,人体耗氧量会增加,为了维持体温,心率会改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并通过刺激人体内血管收缩,来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到了夏季,  相似文献   

16.
人的正常体溫是37度左右。如果外边的气溫低于人的体溫,我們的身体就要向外边放热。冬天我們的皮膚同外界的冷空气接触,体溫和气溫相差很大,身体向外界散热很快,这时候我們就感觉寒冷。所以說,寒冷的感觉,是因为身体向外界散失热量而引起的,在單位时間內散失的热量愈多,就愈感觉寒冷。人体向外界散失热量的方式有三种:輻射、傳导和对流。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后面兩种方式。空气和棉花是最难傳导热量的物質。但是我們不能用一層固定的空气把人包裹起来,因为空气是会流动的。人光着身,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丧失很多的热量。棉花的纖維间有許多空隙,就好像許多小袋子一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08,(17):80-80
血压水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同一人群中有季节和地域差别,一般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冬季高于夏季。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后,人体耗氧量会增加,为了维持体温,心率会改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并通过刺激人体内血管收缩,来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到了夏季,  相似文献   

18.
人类之所以穿衣服,一方面是源于御寒,另一方面是为了遮羞和美观。如今的人们,不仅追求美观,还开始强调衣服的舒适、保健等功能。现在,科技人员就开始研制冬暖夏凉的空调衣服了。相变纤维寒冷的冬季,为防治热量流失,保暖衣服大都采用高度膨松的衣料。但对一些要在冷藏库、冷饮厂工作的人来说,当他们回到正常温度的环境时,御寒衣物马上会令穿者过热而出现不适感。此时,能随时调节温度的相变纤维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们知道,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当人体遇冷时,微血管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针对寒冷地区充电设施的温度适应性研究相对较少问题,研究根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特性和运营需求,提出将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评价指标,并提出基于整体和局部性能的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两级评价体系,填补寒冷地区充电设施缺乏评价体系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天辰 《科学大众》2011,(Z1):10-14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暖和的大衣、毛衣、围巾等防寒用品必不可少。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和鸟类,体内食物消化会释放出热量来维持体温(这样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但是,在寒冷的冬天,体表的热量会大量散失,使体温下降。人类的平均体温是36-37℃,只要稍微下降3℃,人体就会急剧地颤抖,意识变得模糊。如果体温下降到30℃以下的话,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我们认识到,为了能保持体温生存下去,防寒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防寒服可穿的野生动物们,是怎样渡过寒冬的呢?居住在极度寒冷的亚寒带和寒带的野生动物,如果没有能抵御严寒的保温能力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下面,我们就以北极熊为例,看看动物们的超强御寒本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