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发展模式将在适应中选择;科学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扣核心,农业将与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科学的大农业观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确立,并指导和推动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到21世纪中叶,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己进入关键阶段,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而且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所作的艰辛理论探索,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农业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及毛泽东在制度、技术、农业生产条件组织农业劳动力就业等层面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战略构想-农业社会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毛泽东一生奋斗的重要目标。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深刻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和战略构想,提出要实现并保护农民的利益等。当然,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也存在着局限性,即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邢台对接中原经济区的优先方向应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是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应以着力推进规模经营为主要思路,优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化农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将专业大户作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的战略选择,依靠优先农业实现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经过80年代前期的高速增长之后,8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明显减缓,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人们逐渐从改革初期的“欣喜”中清醒过来,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解决不了中国农业的根本问题。要想使中国农业摆脱目前的困境,持续向前发展,必须通过农业自身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与现代化的改造。本文将从中国农业的发展轨迹与现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及成因等方面论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口存量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中国农业要想走出困境,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惟有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这才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成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出发,论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促使更多的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大胆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梧州市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跨世纪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从梧州市农业发展的状况,提出梧州市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中国的战略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农业产业,需要政府调整农业发展战略,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护农业、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依靠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农业水力建设;直接补贴粮食生产;建立扶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是民国时期胶东半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改进的重要驱动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技推广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从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战乱三个时期对民国时期胶东半岛地区农技推广体系演进过程、推广内容和支持体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展的特点及启示,对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农业政策的调整范围主要有:调整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鼓励兴办农会;奖励垦荒;提倡改良农业技术。它在四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促进中国新式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良、引进农产品种和生产工具以及改进农业技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经营出现了有限资本主义化。但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农业近代化的重要转型时期,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我国农业出现持续而急剧的衰落。农民普遍贫穷、农村资本外流和大量农民为求生计“离村”另谋出路造成近代农业衰落,加之我国农业改良受阻和农业商品经济出现病态发展,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现代化:资源约束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培育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主体,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合作社组织正处于探索、发育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保证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在整个中国农村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农业银行,经过法币政策的实施和四行实行专业化,中国农民银行逐渐统一了农贷,成为国民政府的国家农业专业银行,这是中国农村金融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安徽是民国时期中国农民银行最早开展农贷业务的省份之一。中国农民银行在安徽的农贷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并结合时局的变化和安徽的自身特点,逐渐走上了一条相对完善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农贷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汉语国际化"是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件。中国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汉语国际化有着鲜明的合理性、必然性和持续性特点。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战略"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汉语国际化是世界和平发展之必需,中国绝非以战争或经济暴力威胁他人。汉语国际化的首要宗旨是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及中国当代民主科学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汉语国际化是手段,教师是关键,当务之急是教材建设和提高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农区工业化问题是区域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的研究内容。而黄河下游农业的工业化问题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相应的研究对象"黄河下游农区"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设立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和现状、城市化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用以界定这一概念。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指标分析。从而清晰地界定了这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了界定研究对象的一种一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与农业国际化迅速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农业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的转折时期.我国农业不得不走向国际化阶段。我国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存在众多制约因素。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国际化竞争战略,从全国和国内不同区域两个层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布局结构,推进农业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管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改革。重塑和强化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是碳减排潜力巨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农业技术落后与碳高排放特点,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悖,而且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的农业低碳化发展经验,从农业碳积累、碳封存等视角出发,设计低碳化发展的路径,将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农业低碳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