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3.情感目标: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美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发现美,创造美。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和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渎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同语;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内容,把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读文时以理解和感悟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朗读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3.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教学过程:第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理解词语"哂笑、牟取"等的读音。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理解本文的深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找关键词,体现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2.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三)情感与价值目标: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二、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领会作品主旨。三、教学难点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课文,练习介绍冬季烟台的海。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冬季烟台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9.
樊明 《现代语文》2014,(7):65-66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珊 《黑河教育》2012,(11):54-5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理清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理解猫妈妈的话,进而提高语文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小猫善于学习、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仿写诗歌。 3.情感目标: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史小琼 《教师》2013,(24):115-115
[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课文中心,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和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歌,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内容,同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然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本文就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现状 1.古诗文教与学的目标认识不清晰 有些教师以为,只要学生能读课文、记住翻译,要求背诵的课文能背诵、会默写就够了,至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则没有必要;还有的教师竟不知道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大纲要求.有的学生则认为学习古诗文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让自己顺利毕业.由于师生对古诗文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晰,所以教学中只重视讲读课文,而忽略了阅读课文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蒙福英 《广西教育》2006,(7A):69-70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地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伍封菊 《贵州教育》2008,(24):28-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调动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会作者按时问顺序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绍永 《中学生物学》2005,21(5):20-21,36
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理解知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叶枫 《黑河教育》2011,(3):23-23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擦火柴”和“冻死街头”两部分,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