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关事件中对历史有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是"纲要"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内容.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问题出发,认为只有准确掌握课程定位,处理好与中学教材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程的重复内容,从正面引导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优势,才能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8):152-153
文章以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为素材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多方面的好处,如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时代背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春,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由国内众多名家参与编写的《纲要》教材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2008年春,教材编写组又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高校师生在教  相似文献   

5.
历史人物评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严格的历史性、科学的阶级性和客观的全面性,要处理好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学术争鸣与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采取专题讲座式、参与互动式、比较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人物事迹为主要素材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供鲜活的场景、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其教学目的,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动力、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等各个层面,形成课程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关系,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采用专题讲解、组织讨论课、加强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义 《考试周刊》2010,(26):206-2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搞好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一是于叙事中寓论断;二是注重多媒体教学;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课堂讨论和演讲;五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了解"和"三个选择",从优化外部环境和深化教学改革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面临的四个难题,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增进教学实效。所谓优化外部环境,即在高校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以及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所谓深化教学改革,即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个要素寻求突破,建立现代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要求,在总结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对构建该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定位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同于中学历史课,也不同于大学专业历史课,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再“回顾”和“升华”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比较教学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抓住“三个选择的必然性”这条主线,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纵、横比较,既可以使学生对以前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逻辑的梳理,又可以自觉引导出新知识,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引导本科生不仅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以及新中国建立60余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要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更注重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灵魂就是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中师范大学367名2007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是必要的,但还存在着学习效果总体欠佳等问题。应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最具吸引力的一门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面临着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教学目的,加强教学效果等问题。本文根据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求,结合笔者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感受,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力图为上好该课程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开设以来,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纲要》的内容,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主要内容,与其他理论课程教学相比较,《纲要》的教学效果与所要达到的教学实效性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相似文献   

17.
人物教学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人物教学法具有多重优势效应。具体而言,人物教学法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客观、完整的介绍人物,其次加入师生互劫讨论的环节,三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运用人物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人物以及坚持以点带面、以史带论教学方式的采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贺平 《时代教育》2010,(2):96-96
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活动时,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或是邀请专家或历史当事人作报告等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以达到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新方案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要让《中国近代史纲要》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以例论理,以情融教,提升教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要求,在总结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对构建该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