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桑荫 《新闻实践》2002,(10):29-30
(一)化名,这里特指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种特异现象——记者遇有不宜披露当事人姓名的情况时,即拟一假名取代。并在假名后面加注“化名”二字,以示李代桃僵。化名一出现,就像稗子潜入稻田,蔓延疯长,迅速扩散,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化名随处可见。报  相似文献   

3.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4.
杨梅 《新闻世界》2009,(1):44-45
关于“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主要就“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表现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黑子运动”与信息损耗 对于新闻的定义,最为我们熟悉的是陆定一所给出的,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从信息学角度给出的新闻定义则与此不同,例如宁树藩指出的,所谓“新闻”,乃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由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推知,所谓“新闻真实”,可以认为是受众通过新闻报道所了解到的关于事实的信息与事件本身的信息是一致的,相符合的。使新闻报道全面、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本身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是每个新闻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模糊新闻”的提法源于模糊数学,其思维方式、实际应用也取之于模糊数学。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 L·A·查德创建了模糊数学,并断言这门科学“必将在人类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宝库  相似文献   

7.
叶铁桥 《新闻界》2013,(18):28-29
<正>"一天一只鸡,三天一只羊,天天当新郎,夜夜入洞房"、"站在山上往下望,村村都有丈母娘"、"村里一半是我娃",把这样人们耳熟能详的段子写进新闻报道,后果会怎么样?《南方窗》获得的教训是:公开道歉。8月28日,在《南风窗》刊发的报道《村官腐败透视》中,开头是这么写的:"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  相似文献   

8.
9.
张国军 《新闻界》2007,(1):43-44,24
纵观时下的新闻传播,世俗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新闻世俗化,即热衷于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努力在普通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境遇中挖掘戏剧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努力在“名人显要”的传奇人生里,搜寻有关“柴米油盐”的感性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必须具备真实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要素。但因种种原因,作品中有时不便或者不能交代明确的人名,此时化名的运用就是必然的了。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杂志、后起的电视、还是新锐的网络,在新闻作品中使用化名已是司空见惯。不过由于无章可循,化名的使用比较混乱。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是客观事物与新闻报告人主观认识的统一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客观事物是新闻的本源。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新闻,即要反映快,又要报的真,而在事件的发生和形成报道之间首先就存在着时间差。即使新闻报道人是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又是个独具慧眼,倚马可待的写作快手,要达到新闻最起码要求的真实。这"快"与"真"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党君 《新闻世界》2010,(4):32-33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15.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预报新闻,更应注意新闻的真实性。今年7月份的《中国妇女报》刊登的《麻城姑娘将出国当保姆》一文中说,湖北省麻城市70多名女青年即将飞抵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事为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预报新闻,更应注意新闻的真实性。今年7月份的《中国妇女报》刊登的《麻城姑娘将出国当保姆》一文中说,湖北省麻城市70多名女青年即将飞抵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事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19.
动乱过后,不少新闻界同仁都在反思,深为我们一些报刊在舆论上的一度错误与失误感到惭愧。然而,却也有的仍在寻找遁词,以自己报道的某一场面、某一事件是符合事实为据,认为自己当时应该写那样的报道,以求开脱责任。这倒使我感到费解。是的,新闻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一般来说,大凡事实真实,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读有些报刊上的新闻,真得长点心眼。你为之悱恻,为之愤怒,刚被作者赚去 了几滴泪珠,却又为文章末尾的“文中人名皆系化名”所提醒:又要了读者一回。 如果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倒也罢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浪子回头金不换,给“小李”、“小王”起个化名未尝不可;如果反映大学生患艾滋病、打工妹遭强暴,也情有可原,受害者碍于颜面,碍于“传统的目光”,家长不愿声张,称“兰姑娘”,唤“林小姐”,假名真事,也说得过去。只是一个“皆”字,连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沾了光,便让人容易怀疑其中有多少不是杜撰的了。尤其是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