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供学生练习:有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无盖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对于这道题,有个学生在板演时作了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2.
1.有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3块后,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解:若沿长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24×15=1440(平方厘米);若沿高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30×24=2880(平方厘米);若沿宽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30×15=1800(平方厘米).注:此题中表面积增加多少与分长方体的方式有关.要把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3块,分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分后增加的表面积会不同.2.A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日/月/年,而B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月/日/年.所以,对于1/6/2005这个日期,A国人会理解成2005…  相似文献   

3.
[案例] 在复习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复习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一层次,学生用"(6×3+3×3)×2"计算;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想象侧面展开图,得出侧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底面周长×高"——(6+3)×2×3.  相似文献   

4.
如此求面积     
学完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10厘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 5×10 10×5)×2,5×10×4 5×5×2两种算式,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当我准备继续讲下一题目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  相似文献   

5.
策略一:烟囱有几个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课堂练习中我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铁皮烟囱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40厘米,做50个这样的烟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在教学反馈中,有不少同学的算式是:(20×20 20×40 20×40)×2×50=200000(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依然是学生巩固知识、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途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教师每天面对的问题。提高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既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一、现象拾偶在五年级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教师分别布置了相关的应用问题:题1.在一个长20米,宽8米,高1.5米的长方体露天无盖蓄水池里面贴瓷砖,瓷砖边长为0.2米的正方  相似文献   

7.
[案例]“设计容积最大的纸盒”教学片段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喱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纸盒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师:下面的程序是先设计,再汇报,最后制作。 (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纸板上画起来,不到2  相似文献   

8.
错解三例     
病例1一个长方体纸盒,长4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圆柱体零件的底面半径为2.5厘米,高4厘米。这个纸盒最多能放多少个零件? 错解:(40×5×4)÷(3.14×2.5×4)≈10(个) 诊断:圆柱体零件的直径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8年第5期《巧设“陷阱”引疑启思》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长85厘米,宽61厘米,高12.5厘米,最多可放多少个底面直径为12厘米,高12.4厘米的圆柱体牛奶瓶?”文中说:正确的列式可为:(85÷12)×(61÷12)×(12.5÷12.4)≈7×5×1=35(个)。作者的意思是这样放(如图一): 图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个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见五年制教材九册88页1题)这是一道求长方体表面积最基本的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这个铁盒的表面积?”通过讨论后得到以下一些解法。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陕西教育》(1991年第七、八期)小学数学典型试题分析一文中发现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40平方厘米,把这个长方体分开成为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我觉得题目很好,即选为某小学期中考试题。此题正确答案是24。结果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填了20。原因何在?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盒子就是长方体,把一个空盒子切成两半,不可能多出两个面来,于是填了20。这样的错误在一些书中也出现过,如某小学生数学辅导丛书中有这样的题目,“用硬纸板做两个盒子,一个是正方体,棱长5厘米,一个是长方体,  相似文献   

12.
[引题]X老师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一名学生立即举手作答:"只要在6厘米处割下1厘米,补给4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体了."第二生紧接着解释:"这样一来,长、宽、高都变成了5厘米,所以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初接触几何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动手做模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前,老师先给学生看一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参照书上的图样用硬纸做:(1)一个长2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2)长、宽都等于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3)制作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布置思考题:(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什么?(2)六个面中,上下两个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33页练习二十八第3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7厘米。这个长方体会不会从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洞中漏下去,为什么?”这一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片段回放教师改动教材(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例9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拼摆后填写图1中的表格,然后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汇报。小组1:我们组用了12个正方体。摆的是长2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2×3×2,也就是12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总复习课。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见学生摇头,教师又追问了一次)生2(不太情愿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半方厘米,那么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与解]从问题入手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入手,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思考,具体的思考过程如下: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而题中长、宽、高三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就得从其他已知条件入手,分析、解  相似文献   

18.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把它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出错率应该是很高的。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物体,并提醒学生一定测量准确。课堂上学生做到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不  相似文献   

19.
王慧  宋徽 《师道》2011,(5):24-24
为创设“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情景,我专门从学校仪器室借来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喱米。我说:老师现在想再造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板呢?一个学生回答:只需要求出底面、前后面、左右面的面积和就可以了,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拓展练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高是12厘米,如果高减少4厘米,体积就减少40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我让学生先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