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体育教育,是采用“专才”教育,还是采用“通才”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既要有“一枝之长”,更要能融会贯通,要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并存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可以看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专才教育使学生具备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而通才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通专结合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的误区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才与专才之争有两种误区值得注意 ,即通才与专才优劣论和通才与专才整合论。二者各有侧重点和利弊得失。解决的出路在于提倡惟实 ,从实际出发 ,走多样化模式之路。其中要处理好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以人文精神统领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操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分析和体操教师与学生关系问题的探讨,阐明在体操教学中传统的关系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5.
大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受"智育至上"、"经济至上"、"国家功利价值第一"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以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为旨要的广博的文科教育的衰落,造成人文关怀、社会理想的沉沦乃至大学生社会价值感、道德感的普遍降低.寻求并实践真正的大学精神,培养通才,是大学教育之目的,也是我国杰出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长期保障.  相似文献   

6.
教育口号是教育理论和政策的精简概括,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外显形式。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口号,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为以后教育价值定位和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口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期间,包括华侨教育在内的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了巨大破坏。但在国民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下,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克服各种困难,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补救和促进措施,使我国的华侨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对此,身为战时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得到提升,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社会普遍重视和推广人文教育,却不知其实早在西周时期进行的六艺教育就已经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精神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此看来,中国的人文教育史源远流长,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研究与后现代主叉思潮之间构成一种显现的关系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或哲学导向,后现代主义理论目前尚无一致定论,后现代主义具有拒绝专断、没有优位、强调多元与盖异的存在、反后设叙述和科际整合等含义.后现代主义于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会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诸多因素的迁衍,这其中包括去中心化的研究目的、以他者为研究对象、多元学科理论架构和跨科际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等元比较教育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幼儿劳动教育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简单劳动,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因素,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阻力。森林教育与幼儿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共同追求教育主体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本土环境的选择、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自然生活探索、在教育评价上强调多元增值,两者具备现实契合性。森林教育和幼儿劳动教育在培养幼儿道德品质、激发幼儿求知欲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丰富幼儿审美意识上能够实现价值共生。以此,为破解幼儿劳动教育困境,促进森林教育在我国落地,提出了以自然教育实现幼儿自由发展、以项目式学习完成能力提高、以本土实践场所体现特色发展、参与式评价助力项目走向深入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云南考选留美公费学生预备班,是民国时期云南举办的最后一期留美预备教育班。在梳理相关史料中发现,它在招考政策、培养形式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之间利益纷争。  相似文献   

12.
战时,西南地区商品经济较快发展,商品市场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即实現了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历史性的灾难,对西南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外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内迁到贵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同时他们为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种子、科学技术知识和民主精神,对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贵州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推动了贵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它反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展现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抗战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影视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活动,媒体平台的传播,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最终把滇西抗战资源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理论的视角,深入挖掘整理滇西抗战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提出"20个1"的资源建设目标、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着力处理好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如何在利用滇西抗战特色资料服务好滇西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在服务于滇西边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国家宏观战略的同时,不断完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共建、全方位高标准和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满足战争需求,曾致力于开发西南农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调整农业机构,注重农业科技示范,开发农林资源,倡导农业互助合作,整修水利灌溉工程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策略,保障了战时最基本的军需与民生,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高长虹投入了唤醒民族觉醒的自觉努力。这一时期写下的时评和杂文近百篇,在这些文章中,对战时文学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对战争状态下的专政与民主等问题提出了深思睿见。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手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 ,陕甘宁边区的传统手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到 30年代前期开始衰落 ,红军在执行工商业政策上的失误是造成传统手工业衰落的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 ,手工业是边区自救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手工业的增长中 ,政府政策和政治动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边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是在传统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一种新的经营体制。这种新体制既包含了传统的形态 ,又吸收了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 ,把股份制引入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政府权力和民间传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成为边区手工业经营中的一个特色。手工业的增长改变了边区乡村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 ,引发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乡村小城镇和集市贸易的形成以及乡村商业的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