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数字出版为学报编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报编辑为适应数字出版应该做到五个转变:从传统出版观念向数字出版观念的转变、从单一性的信息获取方式向多向性的信息获取方式转变、从单一型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转变、从传统编辑方式向数字化编辑方式的转变、从单一化的读者服务方式向多元化的读者服务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及其广泛运用给传统的编辑方式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也为高校学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冲击着学报编辑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学报编辑工作应加快网络化进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改变编辑观念,完善编辑的知识结构.利用网络技术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通过选题策剐的变革,征稿、审稿的变革,编辑加工的变革,编辑方法的变革,编辑手段的变革和编辑手段的变革,实现学报编辑方式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将学报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对期刊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冲击。高校学报要走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必须寻求相应的发展对策。要转变旧有观念,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编辑工作现代化;要加快科研成果传播,实现数字优先出版;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化编辑知识结构;要重视编辑规范,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要改变期刊印刷模式,实现集约化印刷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从传统的高校学报运行模式,束缚高校学报质量提高的几个因素,编辑队伍不稳定、编辑素质偏低三个方面分析了阻碍学报发展的原因。着重从提高编辑素质、转变学报编辑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办刊观念、建立新的办刊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的创新思路,指出这是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的素质是制约学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为他人做嫁衣、甘做无名英雄、牺牲自己、甘做人梯的职业素养;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报编辑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观念,丰富的信息理论知识,较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一专多能”,以“专”为主,“专”与“博”结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 办学报,跟办任何刊物一样,离不开编者,离不开作者,更离不开读者。读者,是指阅读书刊文章的人。学报的读者,就是利用学报获取文献、信息、资料,寻求知识的人。其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乃是不言而喻的。读者工作,是学报工作的轴心,是学报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而一家学报的读者工作能否做好,首先取决于这家学报——具体地说,是这家学报的编辑——有没有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实质上就是服务意识。指的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在学报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想到读者。它最起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全面地了解读者对象,认真细致地研究读者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相较于传统出版有着突出的优势。在数字出版的新形势下,出版业体制改革及数字出版的特点向传统编辑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为顺应时代的潮流,为我国出版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编辑除要具备传统出版工作的要求外,还需要在编辑角色及编辑能力上作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学术传播生态发生重大改变,学报编辑面临着编辑职能转变、出版方式多样化、博弈方式改变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学报编辑要顺势而为,提高新媒体素养,成为"大编辑"理念的践行者、新媒体技术的行动者和媒介融合的推动者。为适应学报出版新常态,要在思想中融入新媒体观念,在培训中渗透新媒体内容,在实践中提高新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学报编辑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报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反映高校科研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如何提升学报的质量,扩大其社会影响,关键是提高编辑的业务素质。为此,学报编辑人员只有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学报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学报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物在数字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相继问世,学报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完全可以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出版,学报的数字出版具有编辑制作过程数字化和终端产品形态数字化双重含义.与学报出版密切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电子轻印刷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数字技术,已经在编辑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为缩短学报出版周期提供可能,是发展电子版学术期刊的必要条件,为文献检索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并支持学报的网络传输和出版,数字技术应成为学报编辑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In our reflective essay from our multiple perspectives as journal editors, peer reviewers, and published authors, we present ideas about editorial support, democracy, and innovation in the publishing process. As four tenured professors who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the states of Illinois, Virginia, Texas, and Kentucky, we are a community of editors who are committed to a transparent, service-oriented support process. Our collective experience has allowed us to shape numerous academic bodies of work, culminating in an experiential point of view that reflects a political take on the support role of editors. We include lengthy, databased statements from journal editors in the form of vignettes that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based, democratic editorial practices that are themselves simultaneously personal testimonials and political statements. Our call is intended to foster large-scale social change within the academic editorial culture through glob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ensibilities of editors and reviewers as well as authors and publishers engaged in the complex work of publication review. Our academic goal is to enhance fair practices and inclusive opportunities, worldwide, through more relational, equitable, and supportive editori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迅猛发展,高校学报工作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学报的数字化出版现状,满足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都需要学报编辑尽快转变出版理念。所以,转变出版理念是学报实现数字化出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院主办的学报要有名刊意识,要有自己的名栏。编辑人员有名刊意识,可以提升学报的办刊质量。学科优势是名刊意识的核心理念。名刊意识应当成为高职学院学报极力追求的准则,成为编辑人员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在数字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乐于奉献的精神,应当具备立体型思维方式、更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及市场营销能力。高校学报编辑应熟悉多种技能成为多面手,熟悉网络新技术,深化学科素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边缘学科,承担起构建文化话语权的责任,高校学报编辑可尝试用微博、微信等手段进行组稿推广等工作,增加刊物的时效性,扩大学报的影响力,在数字时代做一个内心宁静淡泊受人尊敬的学者化学术编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的对编辑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多是基于编辑外部俯瞰编辑的单一视角,而基于微观层面的编辑视角,高职院校学报更应注重编辑承担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理解并重视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社会角色和处境,注重对编辑社会责任行为的引导以及加强对编辑的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工作应激源。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受损的危险程度是普通人群的两倍,而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工作者积极理性地面对工作应激。根据CPT理论,抵抗工作应激的措施,一方面可采取降低对应激源危险性的评估,另一方面应重视应对方法的了解及应用。全面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报出版单位和编辑个人采取多种措施,掌握更多专业的、科学的工作应激应对资源。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的职责是由社会主义的出版性质决定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稿件认真选择、精心加工、优化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编辑的主要职责。它直接决定着编辑的素质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学报竞争力提升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报的传统出版方式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学报编辑必须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注重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学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提高编辑素养,加速数字化转型,内外兼修,拓展传统品牌,打造专业化信息服务体系等途径来提升高校学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在出版业改制的背景下,编辑工作者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面对数字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能否顺利完成学术期刊和编辑群体的转型,回应时代的呼唤;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适时调整编辑理念;能否准确定位并进行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一切都将关系着整个出版业的兴衰与整个社会文化大厦的缔造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