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角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新的角色转变和定位。具体表现为:从文化绝对论者转向文化相对论者,从学生文化的征服者转向学生文化的关怀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向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者,从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训导者转向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2.
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这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转换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师德是教师竞争的核心,师智是教师竞争的基础,师能是教师竞争的关键。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努力不断地把书教好。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转变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角位置被学生所代替,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观的转向:从知识教学到文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课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引导者,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向辨证地用教材,从注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转向以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为主,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态度,从强调看答案转向看思维方式,从解决问题转向生成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传统角色转换就势在必行了。能否成功转换德育课教师的传统角色就成为德育课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7.
潘祖柏 《时代教育》2010,(8):271-271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教师角色已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必须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传道者转向引导者,从解惑者转向启发者,从授业者转向参与人,从管理者转向组织者等.同时以人为本,促进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的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正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定位:作为信息整合者,作为文化相对论者,作为创意设计者,作为终身学习者,作为道德楷模者。这些角色定位,存在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引领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的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正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定位:作为信息整合者,作为文化相对论者,作为创意设计者,作为终身学习者,作为道德楷模者。这些角色定位。存在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引领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文化建构中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呼唤亟待师生角色的相应转变。教师由静态的文化复制者向动态的文化创生者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生态性课堂的引领者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和能力培养者升华为精神的关怀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课程实施的对象转变成课程文化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者;由既定价值观的同化者转变成质疑者;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者走向课堂生活者。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建构中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呼唤亟待师生角色的相应转变。教师由静态的文化复制者向动态的文化创生者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生态性课堂的引领者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和能力培养者升华为精神的关怀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课程实施的对象转变成课程文化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者;由既定价值观的同化者转变成质疑者;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者走向课堂生活者。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端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90年代以后,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掌声瓣实现使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也随着变化: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向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教学模式决定着不同的教师角色。在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中,教师实现了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型,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评价者。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将随着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督导者。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从课程规划及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系统化改革的大工程。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研制及开发的素养,因此,教师如何科学调整身心,提高适应能力快速适应角色,促进角色转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时代使职业院校学生认知方式更丰富、学习技能的场域更宽泛,同时新时代也对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培养既具备人文关怀,又兼备数字智能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创新型技能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呈现出从知识的传授者到侧重于学生思考的启迪者、从技能的训练者到侧重于问题诊断的协调者、从思维的塑造者到侧重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现实转向。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强化教师角色认同,构建人机协同体系、加强师资交流培训,创新职教改革的路径来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知识迁移等教学运行达到相对稳定、平衡、融洽的氛围,按新时期教学理念可称为教学生态平衡。倡导这一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由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和“顾问”。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角色的定位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历程。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和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地理教师的角色将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单一的向多元化转变,这也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即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从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民主、理解、欣赏的眼光善待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能否推行取决于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否正确的理解和能动地实施。所以,在新课改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由原来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换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也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狈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了教师成为评价角色转向为课程学习的激励者。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忽视这种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忽视语文教师为学生打好深厚文化基础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从“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创造型和反思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等。实现这些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而言,实现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具有基础性、先在性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热门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一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形成原因。接着探讨了综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及产生背景,继而指出了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的可行途径,为综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