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成倍数关系又不是互质数时,用较大的数翻倍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较小数缩倍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 师: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已经会求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试一试,看谁最聪明,最能干.  相似文献   

3.
【教例】求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8的约数 :1、2、4、8 ;12的约数 :1、2、3、4、6、128和12公有的约数是 :1、2、48和12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 :4。师指出 :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揭示课题)师 :用这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缺陷?生1 :如果求两个较大合数的最大公约数会很麻烦 ,因为约数比较多 ,容易遗漏 ,而导致错误。师 :是否会有一种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简便方法呢?(生 :应该会…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整数性质”的题目中,常见的题型有: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这两个数;及已知两个数的和(或积)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这两个数。由此出发进行拓变,并经归纳整理,可得如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难点》熟练使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对前面所学的许多概念印象清晰,不相互混淆,如: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正确、快捷、有效学习约分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牢固而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教师全面了解的。  相似文献   

7.
数形结合法不仅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因此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笔者在此就数形结合法在求曲线交点个数或求方程的根,以及求最值教学中的应用谈了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案例A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吧。请大家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点一个学生板演:2|6812346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3×4×6=144。师:大家还有不同的结果吗?接着有学生说最小公倍数是72或48,但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继续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师: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数都不一样,那么老师通过找倍数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出示投影后。师:为什么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把这…  相似文献   

9.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相比,情况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方法又有区别。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整除”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两点应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第一,正确确定短除法的除数与判断最后的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短除法,每次除必须用三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作除数,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若三个数有公约数(1除外),则用三个数的公约数作除数,若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而其中两个数有公约数时(1除外),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继续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即“两两互  相似文献   

10.
巧求中位数     
求中位数时,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单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为双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表中的这组数有9个,把这9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5个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相似文献   

11.
陶永清 《云南教育》2004,(28):46-47
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中一个是求比两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一个是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需要用两步解答(第75~77页例1、例2)。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的和(第82页例  相似文献   

12.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科书上都强调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互质为止。也就是说,用公有质因数去除,不能用合因数去除,否则易出错误。  相似文献   

13.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14.
和差问题     
己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和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教材中,介绍了用分解质因数来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可求三个数、四个数,乃至更多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它是普遍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我开门见山:“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话音未落,马上有学生接口说:“简单、简单,跟两个数的情况差不多。”见此情景,我没有多说什么,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数:12、16、18。“既然同学们已经会做了,那就试试求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试做后的结果令我诧异——全班23个学生个个都是这样解答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18.
用倍比法求最小公倍数黄忠勇(福建石狮市琼山小学)倍比法是通过视察来求两个或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种迅速、简便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大数是不是小数(或同时是其余的几个数)的倍数,如果是,则大数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不是就依次考虑大数的2倍、3倍...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会利用均值不等式求一些函数的最值,理解掌握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所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教学重点: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两个法则。教学难点: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具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知识,已经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短除法。事实上,短除法的本质是分解质因数。例如:求144和96的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