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罗朝三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教育是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中等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二:一是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人材;一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中等技术人材和劳动力。中等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的质量。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断地改革中等教育,力图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1988年1月31日至2月24日我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考察团对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中等教育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的主要见闻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一、三国教育概况 (一)致力于发展个人能力的教育目标英国政府的有关文件指出:英国教育致力于发展个人的能力,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使他们自己以及整个社会都能受益。法国政府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旨在促进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本身的潜在能力,并创造自己的未  相似文献   

3.
法国和西德中等教育结构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教育总是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各国都必须注意研究教育与经济和生产发展的关系,不断变革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和西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对本国的中等教育结构作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普及10年制教育,中学分三种:第一种是中专和中技,学制为4年;第二种是普通中学,学制为4年,毕业的学生多数能考上大学(这类学校在高年级也开设职业技术课,并且通过考试拿到技术课文凭);第三种是职业学校,学制3年,这叫做未完成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从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看我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很不同,过去比较教育通常把各国的学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单轨制,国民不分阶级可以进入同一种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基本上受同一种教育,到了高中才因培养目标的不同,分成各种类型的学校;另一种是双轨制,贵族阶级的子女进入可以直接升大学的高水平的中学,平民阶级的子女则只能进入将来升入技术学校的一般中学或职业中学。这两类学校如两条铁轨那样,互相不能交通。有些国家,如英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不同阶级的子女进入不同的学校。他们为大资产阶级、贵族的子女设立了独立学校,自  相似文献   

6.
李国庆 《教育评论》2005,(2):102-104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来源于选课制。“选课自由”的思想最早出现在德国,发展和完善于美国。选课制在美国最先确立和实施于大学。中学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也起源于美国而非欧洲。这是因为自19世纪以来,欧洲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已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双轨制格局,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毕业后的动向基本是明确的,对于选修课的需求并不突出。美国很早就实行单轨制,中等教育必须为不同出路的毕业生作不同的准备, 因此在同一学校中设置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相似文献   

7.
“七五”计划期间,成人中专担负着培养干部的繁重任务。认识和掌握成人中等教育的特点,是办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加快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认为中等教育结构应该进行改革。我国是一个有九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农业人口比重极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劳动并存;老的行业亟待发展,新的行业还要建立,社会结构十分复杂。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四化”,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搞中国式的“四化”。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实现中国式的“四化”培养多种多样的建设人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劳动者,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内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战略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科技人材的培养,基础又在教育.因此,建立一个与四个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是绝对必要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过:“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654页)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使我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变革社会条件的一项根本措施.作为教育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中等教育,它的结构、体制应如何改革,使之与变革社会条件的要求相适应,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教育结构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加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它虽然不能决定教育的性质,但却制约着学校的布局、目标和课程,从而直接影响教育职能的发挥。 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动和教育制度的相对惰性之间的矛盾,国民经济的多种需要和教育结构的不适应性之间的矛盾,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等教育而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加强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不同,经济条件和教育发达水平也不一,但是,中等教育如何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完成学生的“升学准备”和“就业准备”这种双重任务,却是它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等教育的任务除了保证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外,还要有计划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初、中等技术人材、管理人才和劳动后备军。由于十年动乱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错误地批判两种教育制度,盲目发展普通中学,致使中等教育结构出现单一化,造成中等教育内部比例的严重失调,这不仅使  相似文献   

12.
宫女 ,又通称宫人 ,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 ;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三国两晋南朝时期的宫女 ,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 ,而其民族成份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高中过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积极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和中级专门人才,以利于劳动就业和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与政治思想水平。”我们理解,这就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根据我市的实践,这个方针和任务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坚持贯彻这一工作方针,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就能够做出成效,职业教育就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随中国普教代表团访问了法国、罗马尼亚。代表团着重了解了两国中等教育结构和教学质量的情况。我感到他们的作法,有些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在这里我想谈谈这两个国家的中等教育结构。法国是工业较发达的国家;罗马尼亚经济发展也较  相似文献   

15.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理由是很明显的:一、从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来看,现行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很不适应,同四化要求的多样性也很不适应。由于现在的中等教育基本上只有普通中学这一种形式,学生都念“一本经”——普通课,毕业后只想奔一条路——考大学,中学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只剩下一种任务,即“升学”,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了“升学”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这样一种观念,创“三好”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把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作为在今后二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利国利民的英明决策。要把教育真正搞上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儒家崇礼、尚德、民本、孝悌、节俭等讲求实用,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求和存异、儒法融通。儒家思想和学说经过了从繁琐无用到师古实用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学说自我调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把“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提到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事日程上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保证。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培养千千万万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能够掌握现代化生产技能的熟练工人、熟练农民和其他熟练劳动者,培养大批懂得管理现代化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特别能战斗的工业大军、农业大军、科学大军、文化大军和国防大军。这支队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而中等教育则是基础教育,它不仅要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且还直接担负着为工农业生产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既是确立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的关键一环,也是保证实现国家教育计划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81年以来,大连市共办起各类农业技术学校56所,设有果树、农学、农机、畜牧、饲养、财会等近20个专业,本校学生3,424名,同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的比例达到了零点三比一。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开始得到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本着“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于1947年开始实行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确立了“六、三、三、四”单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1947年建立新制小学和初级中学,1948年建立新制高级中学,1949年建立新制大学。经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的中学校,高等女校、实业学校、青年学校等正规的中等学校一律改组成统一的高级中学。从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政治上的独立以及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产业界强烈要求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以促进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