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2.
当鲁迅坚辞厦大教职的消息传开以后,厦大发生了一场改革学校的运动。校方为了推卸责任,竟说鲁迅离校的原因,是胡适派与鲁迅派互相排斥的缘故。为了澄清事实,鲁迅便与林语堂、顾颉刚等去民钟日报社,该报据此发表了通迅。而与鲁迅联系这件事的,是该报的副刊编辑陈昌标。《鲁迅日记》一九二七年一月六日记有:“下午陈昌标来。”八日又记有:“下午往鼓浪屿民钟报馆晤李颉果、陈昌标及他社员三四人,少顷语堂矛尘,陈万里俱  相似文献   

3.
一、读小说背景《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彷徨》是鲁迅1924年到1925年的短篇小说结集,从小说集的命名可以看出当时鲁迅在痛苦地思索现实往哪里走的问题。从选材上看,小说关注了农民问题,农村妇女问题,还关注了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三年,鲁迅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写道:“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果戈理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对鲁迅有所启迪,而且对鲁迅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我从构思、形象、心理描写三个方面,把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鲁迅的《狂入日记》加以比较,从中可看出鲁迅是如何  相似文献   

5.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鲁迅说: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为什么会发生这“最黑暗的一天”呢?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受到排挤,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总执政”。执政府设在张自忠路3号(原铁狮子胡同)西院楼群,其实权却掌握在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中。军阀混战无休止。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上完自习,回到办公室。按照惯例,我理头批阅起学生日记来,批着,改着,“老师,请别表扬我”这个题目映入我的眼帘。刹时,我的心头顿生疑惑:孩子们不是最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吗?为什么刘琳请求老师别表扬她呢?我低下头来,继续往下看,刘琳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每次得到您的表扬  相似文献   

7.
近读一九七六年七月版《鲁迅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发现该书《人名索引》中两处有误,现作考订如下: 一、“楚囚”是谁? 《人名索引》“楚囚”条下注:“见徐诗荃”,意即“楚囚”是徐诗荃的笔名或化名。查《日记》,鲁迅提到“楚囚”仅有一处,即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所记:“得语堂信并还楚囚稿。”林语堂此信当是对鲁迅一月六日去信的答复。鲁迅在一月六日致林语堂信中说:“顷得亢德先生函,谓楚囚之稿,仅有少许可登,并以余稿见返。此公远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收在1924—1926所作的《野草》里。《野草》的题辞中写道:“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一段写在1927年4月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本集子记下的是作者在“荷戟独徬徨”时的一些小感触,当时广州的现实已使他认识到以往的“荷戟”并不是苟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三日的日记中说:“绍兴于十日兵乱,十一日犹未平。”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二的日记中又说:“城中有盗百余人,军士搜捕。”经调查考证发现,这里的“兵乱”和“有盗”其实是发生在鲁迅故乡的两次讨袁斗争。  相似文献   

10.
他们的一天     
1930年3月2日,83年前的这一天,当时同在上海的鲁迅、胡适、郁达夫、林语堂4位文坛大家各自在做什么?且看他们的日记如何记载。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几多巧合。不知1925年3月11日北京的天气如何,但这一天确实值得记忆,因为这一天晚上,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都在写情书。一位是自称小学生的许广平,她白天听鲁迅上课,晚上的时候给鲁迅写了第一封情书。同一天晚上,陆小曼给徐志摩写下了第一天的日记,虽然是日记,却也只对徐志摩倾诉,一样  相似文献   

12.
先做后记。这一类日记,老师先安排学生有意识地去做什么事,然后把这件事作为日记写下来。例如,我先布置学生回家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再写一篇日记。我在批阅时,发现学生满怀喜悦地写道:“我看到爸妈惊奇而赞许的目光,心里乐滋滋的。我想我以后应该多体谅一下父母,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学生受到表扬,行为得到了认可和鼓励;通过写日记,学生将行为思想联结固化,有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趋向。   先看后记。这个“看”可以是看电影、电视,也可以是观察物或景。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去观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绿色守护者     
《科学课》1997,(5)
1997年3年16日,一对大雁第5次来到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无名岛上筑巢繁殖。连续4年,这对大雁产的卵都被偷走了。今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的精心守护下,它们于4月25日成功地繁殖成活了两只雏鸟,终于圆了做“父母”的梦。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称自己为“绿色守护者”。为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这些可爱的青年风餐露宿,在紫竹院整整守护了一个月。在他们的“绿色守护者”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修改的积极性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每逢教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教师总不忘举文中那首七律诗词语改动的例子.诗里有这样两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上写的是“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而1933年作者写《为了忘记的记念》一文引用这首诗时,把“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两字之差,表现出鲁迅先生对革命青年被虐杀的无限痛惜,对嗜血成性的刽子  相似文献   

15.
《这样的战士》作于1925年12月14日。鲁迅说:这篇“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的。这里所说的军阀主要是指北京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段本来是袁世凯手下的大将,在北洋军阀中属皖系。1924年11月,他任军阀政府的“临时执政”,对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反对领导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反对进步的孙中山和爱国的人民群众。鲁迅把段祺瑞等统治的年月称为“可诅咒的时代”,把他们势力范围下的区域称为“可诅咒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4月13日、14日两天,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我们小海燕记者团一行200多名小记者赴淮安市楚州区瞻仰周恩来爷爷故居纪念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许多小伙伴在日记上写道:“这是我们最难忘的一课。”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读鲁迅的作品,进入鲁迅所创造的文化氛围之中,总是有一种凝重、典雅、厚重博大之感。“民国纪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但在鲁迅笔下却触处生辉。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一开头鲁迅就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读者一下子仿佛被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鲁迅不仅直接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家,而且还到一些大学兼课,或讲课,或演讲,这使得鲁迅在其国家公职人员、文学家身份之外,还成为一些学校的兼职教师。那么,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后,鲁迅在学校的讲课及演讲到底有多少次?我们根据鲁迅在日记中的记载,对其在学校讲课或演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鲁迅于1920年末开始应聘到学校讲课,本年度共讲课1次;1924年,其上课次数最多,共计103次;1932年,演讲4次;此后,鲁迅在日记中就再也没有讲课或演讲的记载。当然,考虑到鲁迅在日记记载中的遗漏,他实际的讲课和演讲次数只会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高。这样的统计,对我们了解鲁迅的文学教育,自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向往的快乐     
那天晓上,玛吉曾在她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公元2155年5月17日那一页她写道:“今天汤姆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旧书。玛吉的祖父有一次说过,在他小时候,他的祖父告诉他,从前所有的书都印在纸上。玛吉和汤姆一页页地翻着,这本书又黄又皱,更有趣的是书上的字静止不动,不像屏幕上的字是动的。然后,他们又往回翻,这些字丝毫不差地跟他们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日记在鲁迅身后的命运,构成“鲁迅”命运的一个侧面。鲁迅日记初次发表,引发读者对其中所呈现的鲁迅形象的不满;鲁迅日记被1938年版《鲁迅全集》失收,为1922年全年日记的丢失埋下了伏笔;鲁迅日记简约的文风,为后来者在日记内容的阐释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