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媒介的走向恰好是人类的一种善果,所有思想理论和社会路径都无法摆脱它的制约,许多媒介现象也在媒介史的旋涡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3.
杨汉云  杨祎 《当代传播》2011,(6):126-127
近20年,国外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及他的媒介理论在中国播种开花。国内研究学者从单纯的理论引入,渐渐走到了本土化的理论解析、理论应用阶段。本文收集1988年-2010年国内研究学者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论文256篇,择其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述评,为以后研究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媒介环境学发展历程,总结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门派如何获得合法性、建立正规建制化学科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继承并超越麦克卢汉研究是当下媒介环境学完善理论体系,争取生存发展空间的基本方向。同时,结合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最新发展所带来的媒介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影响,为媒介环境学的未来发展提出研究命题,即诠释正在发生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FR.利维斯对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影响入手分析,试图厘清这一学界鲜有关注的麦克卢汉的思想源流.文章认为麦克卢汉从实用主义的文学批评、经验主义的评断标准及去精英化的文化视角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利维斯及"细察派"思想的承继与扬弃.  相似文献   

6.
从麦克卢汉到乔布斯:媒介技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卢汉和乔布斯这两位时或空都没有交集的学术重镇和商界领袖之间,却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对文明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乔布斯推出的iPhone则推动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前行。根据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一种冷得不能再冷的媒介了。智能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手机的功用,使我们对这种技术设备的依赖也日益增强。我们需要像保护环境一样地去保护日益技术化的媒介,使技术不可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媒介即信息,通常被人们称为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这一论断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本文主要探讨了"媒介信息论"的理论背景、核心价值及其学术意义,揭示了媒介本身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强调传播中最本质的是媒介,媒介本身即信息,媒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每一次媒介革命必然带来信息传播的变化,都会影响着人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路 《新闻世界》2011,(6):256-257
媒介偏向理论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关注及著述较多的理论,本文以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其他代表人物关于"媒介偏向"的论述为重点,进行理论及思想的综述,同时表达自己对媒介偏向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的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和媒介四定律的论述,在当代社会有现实意义。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媒介面临形态变化和内容的道德批评。本文结合其理论,就当下的媒介形态文化进行道德批评。  相似文献   

10.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传承和再接再厉.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电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所蚕食,本文希望从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视域出发,立足于错综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尝试性地从三个方面对电视媒介的生存空间保全或开拓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对当前的媒介融合以及电视媒介生存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困境与符号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媒介环境与符号环境的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媒介环境学派方法论融合创新的线索之一,是将媒介环境视为一种基于符号结构的“软”环境,以更切适于新媒介环境下人与媒介交互关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钲 《传媒观察》2022,(2):75-80
以媒介为主导,观照"文化、技术和传播"的学术研究在西方学界和中国学界已然蔚为大观,且目前正进一步从传播学领域辐射到更广阔的其他学科领域。依托于麦克卢汉的研究,当代剧场作品《理解媒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剧场视角,观众与演员共同在历时性的演出中动态生成了一次理解媒介的尝试。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剧场的方式"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原著的关联所在,描述与分析剧场作品的实际呈现,最后阐明上演本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将我们带进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受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观点的启发,本文提出"全媒体是人的整体延伸",以此作为理解全媒体的新视角,并围绕此观点在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启发了我们不仅要关注媒介传播的内容,而且应该同样关注媒介自身形式。当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随着我国传媒的迅猛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使得原有的教育方式面临更新的需要。尤其是在电视的包围和网络逐渐普及的情况下,怎样提高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成了国家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来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化研究异议颇多,本认为,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选取了宏观视角,在历史的,社会的和化的大环境下考量媒介技术,并且涉及技术哲学的研究课题。大大突破了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局限,因而,其媒介研究富含深厚的化意蕴和学科张力,不仅具备时曾经占据优势地位媒介的强大追溯力,而且蕴含了对未来可能出现媒介(如网络)的天才预见力。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今传媒》2006,(1X):11-12
1960年麦克卢汉在《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中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今天许多研究认为,这是对全球化媒介的预言。实际上,麦克,气汉受到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局限,始终没有真正预见全球化媒介——初级网络和全真网络的诞生,也没有把全球化媒介视作一个发展过程。本认为,如果我们跨越麦克卢汉的预言,会发现全球化媒介早在17世纪就开始起程,经历跨国办报、环球广播、初级全球网将走向信息全真视频网,到22世纪前叶,人类将进入全真媒介的生活时代。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显性话题。而这一显性话题中的显性话语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媒介融合。本文以"媒介理论"(media theory)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媒介社会建构论,从媒介技术属性发展与融合的视角对当下的媒介融合实践进行反思,并指出媒介融合应当以一种双向思维为指导,兼容并蓄新旧媒介的技术属性从而更为全面地满足受众对于媒介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18.
纵观媒介环境学派学者的论著,"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对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伊尼斯、麦克卢汉和波斯曼)相关思想的综述,以梳理出"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这条理论脉络,并发掘该理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对波德里亚的作品的翻译和引进,国内学界对这位法国后现代思想大师越发重视,越来越多的论文和专著相继发表,波德里亚的名字和他的一些重要概念逐渐为国内从事文化、社会、哲学以及媒介研究的学者所熟悉.波德里亚关于媒介的批判思想,散布在他众多的论著和文章里面,同他关注的问题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麦克卢汉理论视角来观察当前的媒介控制现状,讨论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将随着媒介融合生态的出现而体现新的内涵,新媒体的本质是互动和参与,媒介控制的关键不在事后处理而在于准确预见并做好规划,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有效的网络舆论预测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