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为抑制。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 1、课堂氛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上,教师极为捍卫权威,不苟言笑,声色俱厉,唯我独尊。学生正襟危坐,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唯恐“越轨”,怎能有超越雷池半步的勇气?教师把课堂看成生产产品的加工厂,  相似文献   

2.
“给我一片蓝天,我愿在数学‘大课堂’中放飞自己的理想;给我一块阵地,我将在实践的沃土中播洒希望的种子;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创新的世界里收获成功的硕果。”这是栖霞市实验小学数学“大课堂”实验班的学生在新世纪的宣言。为有源头活水来1998年,栖霞市实验小学针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空间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等弊端,借鉴认识论的有序原理、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及弗来登塔尔的“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过程”理论,构建了小学数学“大课堂”教学体系,开始了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数学一下…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总结数学课堂提问状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在回溯旧知、解决难点和教学反思中发挥“再创造”提问价值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机会,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再创造”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根据课堂实践总结经验。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学生有数学“再创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发展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灯 《天津教育》2008,(10):31-32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常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行为“怪异”甚至越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内涵。本文对“问题学生”张青(化名)的研究只是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他一人,但希望对他的研究过程能给遇到这类学生的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一 《学周刊C版》2024,(8):104-106
数学的本质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构建思维型课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动力,使其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也能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深度转变,真正形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解读数学思维型课堂的内涵,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论述思维型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索方向和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生数学思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这种认知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朝着“思维可视化”这一新的教学方向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建构起以“思维可视化”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打造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文章首先简单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其次阐述了“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最后提出了几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保障其数学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逻辑一数学智能的做法,应关注学生的一般智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来参与数学学习。为此,课堂应成为以“探究一研讨”为主的合作交流空间.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多样化地呈现数学内容,尊重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探索。”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经历数学、探究数学。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做了初步的尝试,也做了一些小结,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很多小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切实提升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导·用”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趣味课堂提供打造思路。因此,本文在阐述构建数学趣味课堂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学·导·用”模式下趣味课堂的打造方法,希望其能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前一时段所学进行反思性、小结性回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认同”,增进数学发现,丰富学习体会,厚实数学积累,优化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数学课堂学习回顾不应是一个强加的“按钮”,而应是切合课堂教学需要、合乎课堂学习变化和发展规律地出现在学生学习进程中的“脚印”,使学生扎实有效地学习数...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吉林教育》2004,(9):26-26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校提出的建构“绿色课堂”也旨在实现“为学生而设计教学”。基于此,我大胆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绿色课堂”。力求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感悟、体验、交流的场所,成为学生发现、创造的空间,成为学生探究、创新的天地,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数学教学因此增添些许绿意而独放异彩。在实践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3.
“异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理解: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违背了神学教义,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把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越轨行为“、“越轨意见”也视为“异端”,如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异想天开地回答,出其不意的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数学课堂”应该千什么?“数学课堂”应该怎么样?……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思考,并且最终必须自己作出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一直苦苦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数学课堂,努力使学生把数学学得“多滋多味”。现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阐释我对“新课堂”的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15.
“异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理解: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违背了神学教义,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把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越轨行为“、“越轨意见”也视为“异端”,如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异想天开地回答,出其不意的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16.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往往能使课堂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课堂提问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引领学生形成对学习问题的一系列“疑惑”。造成认知上的“不平衡”,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知与旧知的牢固联系。课堂期待“高质量”的提问,本期反思录——“高质量”提问的本源性思考,带来的是为什么要“问”,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等关于提问的最基本的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学内容通过“趣”、“实”、“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求真课堂”的打造要注重学生的真“学”、真“思”、真“感悟”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感悟等,将教师的真“教”与学生的真“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