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教师流动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和成都两地教师城乡流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能正确认识城乡教师流动的意义.然而,由于相关制度缺失,教师对于参与城乡教师流动存在顾虑.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和不同职称的教师群体在参与城乡教师流动的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既需要从正式制度层面确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保障制度建设,又需要从非正式制度层面不断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面对教师单向不合理流动问题,制定并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是最佳选择.政策制度不完善、宣传不足、办学观念以及教师培训的落后等都影响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办学观念,促进全社会对教师流动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乡教师的流动总体上呈单向性,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实质上是一种深层次的制度不完善.从制度的视野予以分析,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受到正式制度的缺失与非正式制度惯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需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的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县域内教师流动整体上呈现出以"逃离"农村为特征的"单向上位流动"格局.通过对已有的教师流动归因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了引发乡村教师"逃离"的"三纵两横"分析框架:从纵向看,促进教师流动的原因可整合为教师个体、教育与学校系统、社会系统这三大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性因素;同时,三大体系的要素又可横向划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大分析路径.其中,具有本土化意涵的非正式制度不仅对乡村教师"逃离"具有在地化的解释力,也是目前教师流动研究中的薄弱点,是未来可期突破的理论着眼点.基于"三纵两横"的分析框架,初步搭建出解析乡村教师"逃离"的非正式制度路径,锚定了深化这一分析路径的本土化思路,并从文化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剖析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5.
教师流动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实施教师流动制的相关政策、主要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并将其与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教师流动制的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中日两国在流动框架、流动主体和流动期间的晋升管理基本一致,但由于两国的国情和历史政策不同,在流动范围、流动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要求上存在差异,而我国推行教师流动制的最大障碍是校际福利待遇和生源差异过大.这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流动制就多了一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推行教师流动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流动不是目的,其实质在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此举是否会成为教师流动的原因之一?待遇上的相对平等能否使教师流动趋于合理化并成为一种常态?以教师流动现状为切入点,从政策、人本角度分析绩效工资对教师流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主张教师流动制度化,在实施绩效工资背景下,只有改革并完善现有教师流动相关制度,加快教师流动制度创新才能规范有序推进中小学教师流动,保障教师流动的公平、公正有效。  相似文献   

7.
从“公用地悲剧”看教师流动失范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最终导致了“公用地悲剧”的发生。目前,教师流动频率在逐年加大。由于教师流动制度的缺失,“公用地悲剧”也同样出现在缺少制度规约下的教师流动过程中。本文从“公用地悲剧”的发生原因来分析教师流动失范的诱因,进而提出建立教师流动制度,规范教师流动。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不均衡分布,是各类学校之间存在悬殊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均衡需要教师的合理流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流动存在着一些困难,要么有教师不愿流动,要么有教师被动流动.那么怎样让教师真心流动、争先流动呢?至少需要以下三种角色的转换.一是接受方在待遇上要厚待流动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教育立法的不完善和教师身份的法律冲突,导致越优质的学校拥有越多的优质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相当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义务教育向均衡发展方向迈进.明确和统一教师在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善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等法律制度设计有利于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呈现出频繁单一逆向流动、教师暂时性流动不多的特点,县域招考制度是教师流动的主要政策依据。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客观上为教师流动创造了条件,但县级教师分配和流动制度缺乏合理性与完备性,稳定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关政策缺失,以及农村学校教师整体待遇偏低等是造成目前教师流动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城乡教师流动制度的创建过程中,存在着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从而形成了制度创建的阻力.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化解教师流动制度建设中的各种制度冲突与阻力.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师目前的流动现状是以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方式存在,不仅反映出城乡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建立科学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在流动管理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城乡、校际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是消除不均衡现象的重要举措.日韩两国有着规范的教师流动制度,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的经验,通过保障流动教师的待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制度,推动城乡、校际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但教师的流动受到地域、职称、年龄、学历、人数、期限、待遇等因素影响,因此,义务教育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方式,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制度与经济为保障,并创设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但教师的流动受到地域、职称、年龄、学历、人数、期限、待遇等因素影响,因此,义务教育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方式,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制度与经济为保障,并创设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韩国教师流动制度的发展历经区域间师资失衡困境的突破、追求职业投入愿景的耦合以及提升学校教育力旨归的并进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具体面临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性、教师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产生冲突以及流动教师文化适应等现实困境。同时,韩国采取突出教师身份支持、尊重教师个体意愿、强化激励措施、推行教师聘任制、重视教师入职研修与专业共同体建设等优化策略,实现了教师流动从配置性均衡到发展性均衡的演变。有鉴于此,我国教师流动制度应该在渐进性改革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制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衍生的各种问题,并配套互补性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切实关照作为“局内人”的教师的利益,提升流动主体的获得感,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教师流动,实现旨在促进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教育变革,国家试图在教师管理上将教师的制度身份从"学校人"调整为"系统人"。然而,任何教育制度变革能否真正执行取决于一线执行的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而教师的身份认同则是其对变革赋予意义的资源,教师怎样看待自己身为教师会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教师发自内心地流动,并致力于提升公共的教育质量,国家应努力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激励引导教师产生一种"专业人"的身份认同。这种"专业人"心怀公共教育事业,且会将流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契机,是教师流动乃至教育变革成功的源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有阻碍教师"专业人"身份感生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德、日三国大学教师流动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一所大学人才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大学建设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师流动制度对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各自的制度模式。美国的垂直流动主导型模式通过垂直流动,使高等教育分层显著,对我国探索建立大学教师流动制度以及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具有借鉴意义,而日本兼职流动主导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静态特征,只能是我国建立教师流动制度的过渡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一种人力资源,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行教师流动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制度和国情等多种原因,教师无法量化自己的价值,没有丝毫话语权,对自己的流动不能说了算,这种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教师流动要充分体现公开和公平.哪些教师应该什么时候到某所“好学校”去,哪些教师应该什么时候到某所“差学校”去,哪些教师应该被淘汰,如果能公开公正公平竞争进行,谁都没有意见,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有些单位由领导说了算.  相似文献   

20.
尽管城乡教师流动热已经由乡入城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设计陷入城市中心困境。只有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前提,才可能破解城乡教师流动制度设计的困境,使城乡教师流动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