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生”观是针对士人中存在的流于空谈、缺乏真才实干的现状提出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治生”观的源起和内涵,并结合《歧路灯》中着力塑造的士人形象对“治生”精神进一步作出详细论述,最后阐发了“治生”精神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吸血鬼小说的出现,人们对吸血鬼小说中吸血鬼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这些吸血鬼小说在完善吸血鬼形象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其中有三部经典的小说可以堪称为吸血鬼小说中的里程碑,即《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和《暮光之城》。事实上有许多论文和文章已经分别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做了研究,但是鲜有文章将这三部小说主人公放到一起做比较分析研究。因此,本论文运用文本比较的方法,将这三部经典小说的主人公形象放到一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三部吸血鬼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更加地趋于人性化,这种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吸血鬼这一超自然事物态度的转变。而吸血鬼形象的人性化在逐渐改变着更多人态度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通过此分析,希望人们能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一个简洁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对吸血鬼小说和吸血鬼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王厉 《科教文汇》2011,(25):82-83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女性形象,结合荣格的原型理论,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这一魔幻小说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点。指出其不但是传统与现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更是象征性、颠覆性和启示性的结合,把文学性和原形性完美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凯瑟琳·巴克莉不仅温柔漂亮,聪明勇敢,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能克服各种危险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凯瑟琳的简要分析,尤其是对其爱情观的剖析,展示出海明威笔下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永别了,武器》的反战性,揭示了海明威对摧毁人们幸福的战争的厌恶和控诉。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为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显得有那么点特别。相对于十七年小说中的其他作品来说,它比较贴近日常生活,更人性化一些,尤其是第一部。本文就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为例,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对革命与生活、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处理,从而使小说在表现革命主题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兼顾人情人性,从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十七年小说粗糙化、概念化的通病。  相似文献   

6.
约翰·伯格是当代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小说家。《G》为伯格赢得了布克奖。在这部小说中,伯格巧妙地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凸出了小说的主题,刻画了许多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刘蕊 《科教文汇》2008,(17):161-161
鲁迅站在启蒙主义立场上,对国民性进行批判的同时,更深刻地审视着中国广大妇女的命运。他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刻的同情,并从多方面分析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鲁迅意在揭出她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希望妇女们能自省自爱,走上彻底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站在启蒙主义立场上,对国民性进行批判的同时,更深刻地审视着中国广大妇女的命运。他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刻的同情,并从多方面分析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鲁迅意在揭出她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希望妇女们能自省自爱,走上彻底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杨立华 《科教文汇》2009,(35):251-252
本文通过对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成功性格特征的分析,描述了一个善良、聪明、勇敢、热爱大自然正直的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而自由是小说的主题之一。旨在运用弗洛姆关于现代自由的理论分析《赫索格》中主人公对待现代自由所表现出的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力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种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理性与本能的冲突,束缚与自由的矛盾,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苔蕾丝显得尤为独特。在人性的撕裂中,苔蕾丝形象暗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元的价值指向。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张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李刚 《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而自由是小说的主题之一。旨在运用弗洛姆关于现代自由的理论分析《赫索格》中主人公对待现代自由所表现出的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和《平原》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吴蔓玲、三丫等.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极力展现了中国历史中女性的悲哀处境,她们不仅遭受着异性的戕害,还遭受着同性乃至自己的伤害,这种戕害带有历史性,更带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彭欢 《科教文汇》2011,(16):77-78
"张力"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独特的观察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这种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理性与本能的冲突,束缚与自由的矛盾,使得小说中的主人公苔蕾丝显得尤为独特。在人性的撕裂中,苔蕾丝形象暗含了一种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元的价值指向。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张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无事的悲剧——《伤逝》主题及人物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璇 《科教文汇》2011,(20):55-56
文章以对《伤逝》的主题及主要人物涓生和子君的形象分析为主.探讨了小说通过无事的悲剧所阐发出的深刻意蕴,并试图对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契科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的形象长期地盘踞在我们的印象中,使我们对真正的变色龙没有什么好感。  相似文献   

18.
钱海英 《今日科苑》2007,(16):231-231
"西湖小说"是近几年来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明代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是西湖小说中的代表作。本文以其中的女性形象为分析视角,将着重从空间场所和民俗风景两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与地域性紧密联系的特点,试图通过对其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来探寻其中隐约可感的地域文化特征,希为其他类似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顺姬 《科教文汇》2007,(5X):179-180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和《平原》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吴蔓玲、三丫等。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极力展现了中国历史中女性的悲哀处境,她们不仅遭受着异性的戕害,还遭受着同性乃至自己的伤害,这种戕害带有历史性,更带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游章熙 《科技风》2011,(15):224
《聊斋志异》中刻画了大量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与作者本人最接近,甚至可以称为"作者本人化身"的一类便是书生的形象。蒲松龄的经历究竟给了小说中"书生"形象怎样的影响,书生形象又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书生的形象又隐射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阶级怎样的精神状态和现实困境,在这里,通过对《阿宝》、《褚生》、《武孝廉》和《丑狐》等篇目中书生形象的解读,对以上问题做一粗浅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