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实话,我是非常惧怕校长听我的课的,因为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校长曾经利用“听课”打击过我。 那年,我刚刚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因为是学校里的“新手”,所以我对于“上课”这件事是诚惶诚恐。事实上,刚刚开始我是不太会上课的,在课堂上“不知所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1,(6):6-7
有位家长说孩子的小学数学老师上了一节“假课”:区里要评优质课,规定统一“借班上课”——为公平起见,所有参赛教师都不能在自己熟悉的教学班上课,以防学生配合做假。于是故事就来了。这位老师担心在陌生的班上不好课,便在校长的默许下仍然用了自己班的学生,且事先与学生约定:“无论如何记清楚了:在听课老师面前.我们要装得不认识,我不叫你们的名字,你们也要装作不认识我……”  相似文献   

3.
教育点滴     
刘凤英 《湖南教育》2005,(13):16-16
一天下午.课堂里有几个学生睡觉,但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很认真,精神也很好.迟到的不多。课结束时.我真诚地袁扬他们:“夸天上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迟到的少了、睡觉的也少了。听其他老师说不愿意上下午的课。但在你们班上课我感觉很好。”接下来几周.我上课时仔细观察,不断地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并赞美她们。课堂气氛逐渐活跃。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下午上课时都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相似文献   

4.
“专题式”教学点滴体会臧宏我是第一次上课的青年教师。开学初,我很担心怕讲不好课。所幸正逢我部在教学改革中探索运用“专题式”方法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法,使我这个初上课的教师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学校期中教学检查时,校领导事先没有通知我就到课堂听课,下...  相似文献   

5.
案例 为了尽快让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本学期,我校实行了“校长点课制”。被点的课作为开门课,要求没课的教师都去听。课后,听课教师可以对上课教师的表现任意提问,请他谈自己的设计理念,或某些环节的设计意图等,即以“答辩”的形式评课。  相似文献   

6.
刘宏伟 《职教论坛》2001,(12):24-24
当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不仅要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更要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却在于教师,尤其在于校长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到国瑾职专任校长两个月后的一天,教务主任送来了一份“听课记录检查情况表”。在“听课次数”一栏里,我发现多数教师平均每星期听不到一次课。我上下前后寻找自己的名字,没有。我问主任:“表上为啥没有我的名字?”,主任笑着说:“校长抓学校大事,工作太忙,不听也罢,学校向来不要求校长听课。可是,”主任严肃起来,“很多教师达不到听课次数,是没有理由的,应该在会上敲一敲。”。…  相似文献   

7.
那天中午,等我办完一件急事回到学校,已快到上课时间了。刚进校门,校长便迎面截住我,说:“教育局局长指名要听你的课。”当时,我不由犯起了嘀咕:我又犯了什么错?但不管怎样,被教育局长点名听课,这于我还是头一回,我得认真准备准备。按进度该上《草船借箭》了。或许是我“准备”得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所农村小学,校长要求凡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来后都必须“仿课”——模仿 “听来的”课,把外出听到的一堂堂精品课“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分享。我为这样的管理方法叫好!▲改外出听课之制,砸“听课专业户”之碗已往,“听课专业户”听得轻松,听得发腻,“饱汉不知饿汉饥”。现在,外出听课者有学习的机会,也有汇报上课的义务,权责并重,责任在身,不敢懈怠。“听课券”不再是“人情券”,外出听课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听完课再上课,既是听课者的再提高,也是再辐射,好课共赏,真是“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招教学思路之“财”,进…  相似文献   

9.
请看某校长是如何把通常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的学校办公例会经营成管理的一个支点。 【案例】校长宣布会议开始后说:“按照惯例,办公例会的第一项内容是‘交流上周的听课情况’。”随即.校长边翻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边说:“上周我听了3节课,总的来说.课堂常规纪律与知识落实都抓得不错.但有几个问题我要特别提出来.请各位对照一下你们走进的课堂.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彭景创 《湖北教育》2005,(12):22-23
我是以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走进这种新的佼本研修方式——“同课研究”的,因为我有两大顾虑:一是自己承担着两个班的教学,每天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任务已十分繁重,担心精力和时间分配不过来.顾此失彼,误了教学;二是“同课研究”无直接理论可指导,无他人经验可借鉴,好比“摸着石头过河”,担心投入了精力和时间又一无所获,无益于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次与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聊天时,他谈到了当时的语文课。因为我在那个时候跨年级任教两个班,教学任务重,有时来不及备课,我就让他们自己备课,自己上课,由学习小组做好分工,备课内容自己安排,有时是一周的课都交给他们,有时是一天的课。恰巧,有一次校长推门听课,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我没有备课,全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我非常紧张,学生却镇定自若,他们做起了“老师”该干的事情。一节课下来,我只说了个开场白,最后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12.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管校长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应当把听课和分析课摆在首要位置”,“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校之长,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评课一定要充分尊重科组长的地位,切实发挥科组长的作用。一、校长评课要充分尊重和发挥科组长的学科专业理解力校长都有自己的专业学科,在  相似文献   

14.
愈之 《中学生博览》2023,(13):44-45
<正>努力的人也太装了!最近,女孩安小冉找我倾述了一件烦心事儿:她的同桌小敏是一个学习很努力的人,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一一标记;上课听课用心,课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课堂笔记;课后的作业写得也毫不马虎。每每扭头看到小敏认真学习的模样,安小冉就来气,觉得这个人很“装”,在树立自己“努力”的人设。  相似文献   

15.
校长听课是深入教学、了解教学、指导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对于领导者来说,也应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绝不能当外行。因此,要以教学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听好课。就其听课的目的而言,应有“检查课”、“评优课”、“考察课”、“研究课”、“公开课”、“取经课”、“随意课”等听课类型。检查课检查性的听课是校长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的一种听课方式。可事先下好安民告示,使其有所遵循,让其做好充分地准备,明确听课所要检查的项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集中检查,组织若干领导(或骨干教师)同时听一个教师的课。另一种是分散听课,可以分科、分组或由单个领导去听课。事后再坐下来汇总情况,利用业务研究时间(或周例会)召集全体教师通报情况,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上课的时候.她不回头.所以我看不见她的脸.无论我是认真听讲还是在东张西望.我总是能不经意地看到她的后脑。她是个认真的人,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下了课也几乎不离开座位.印象中她总是低着头.因此除了她的后脑勺以外.我还可以看见她那白皙的脖子。她总是在纸上写写算算.右手带动手臂和肩不停地微微颤动,而身体的其他地方却静止不动。怪不得长得“丰满”。  相似文献   

17.
问:静子姐姐,我有一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坏习惯,为此我的学习成绩一个劲儿地往下掉,但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每到上课时,脑袋就会往外转。你说我该怎么“攻克”这个大难题呢?(小珠)?小珠的这个难题好像也是不少同学的烦恼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七嘴八舌,大家快来帮帮小珠吧?邓少云:说实在话,小珠,你的这种毛病我也经常犯,我建议你在准备上课时,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要认真听课,要认真听课……”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从老师一开始讲课,你就必须努力地控制自己,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往外看,一字一句认真地聆听,跟着老师…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的一次观摩课活动中,刚一开始上课,笔者就听到有人小声议论:哎!又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先进,设备豪华.让我们“观”一下倒还可以,但“摩”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有这样的教学条件吗?我们学得起吗?当时我就担心.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恐怕难有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不久的一次观摩课活动中.刚一开始上课.笔者就听到有人小声议论:哎!又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先进.设备豪华.让我们“观”一下倒还可以,但“摩”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有这样的教学条件吗?我们学得起吗?当时我就担心.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恐怕难有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这是父母经常嘱咐孩子的一句话.作为老师,也一再强调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然而,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何为认真听讲,以及怎样认真听讲.他们没有养成“听”的习惯,也没有掌握方法,不会“听课”.因此教给学生“听”课的技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