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3.
和谐社会语境下,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寻求其与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特性都相契合的特质,这种特质的重构可以从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更新国家安全观、强化环葆教育、整合民族特色资源等维度去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风骨、气势、灵性、神韵、俊逸、婉约、豪放、意境;中国古典道德观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气、道、天人合一等等,无不渗透到传统体育之中,它以民族文化的形式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增强着国人的体质,塑造着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实践思维方式促成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理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呈现。作为人类文化实践及其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渗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互动,实践性与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国际化在为我国带来经济、化、教育等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最根本的做法是不忘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民族发展的动力。把教育国际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既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9.
丁宁 《华章》2013,(13)
在现今的动画市场上,日本动漫可谓是一个颇具声望的产业,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而成为日本文化产品的代名词.任何一部动漫作品无处不在的体现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质,通过角色性格、角色造型的设计、角色人物的生活习惯及精神来展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增添了日本动漫的艺术魅力,而这也正是日本动漫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此,本文将深入论述日本动漫中的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传统”的关键词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性中蕴涵的意义。通过比照西哲学概念框架结构的异同,强调了中国传统哲学创造性转换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即在吸收融合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反省儒释道和宋明理学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新的阐释、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作从以下不同的祝角讨论了中国哲学的三个显的特质:中国哲学的创化日新,生生不已;相依相待,整体和谐;事实与价值的连接,语言与超语言的贯通。作认为,这些原创性的智慧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书院教育可谓独树一帜,它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诸如面向下层办学、打破生员身份性限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以及开放式办学,等等。但对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是它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岂特使子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结构的绵延在19世纪中叶遇到了危机,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天朝大国"的威风丧尽,挟西方军事、政治优势而来的"西学东渐"则使以儒学为核心、正统、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受到了挑战.从此,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战略性的历史任务是一要在经济、政治上发奋图强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要在思想文化上(特别是从形而上的高度上)回应西学,充实、改善、再建民族精神支柱.这两者都有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缺一不可.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前一任务已初步实现,后一任务则仍须大力加强.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特别是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应当放到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给以公允的分析评价.从近代到现代,几代中国文化人对"西学"的回应是由浅入深的.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到梁漱溟的东西比较说,再到熊十力的体用说,直到<新理学>体系的形成方才达到一个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新的形而上的高度.因为它确实是融会中、西、古、今,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又灌注了现代精神.从<新理学>的书名到所使用的理、气、道体、大全等范畴,令人一望而知是对宋明理学的"接着讲",但又用西方哲学特别是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加以阐释,把中西哲学的意蕴境界沟通互介并纳入具有自己特色的哲学体系之中,其理论上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胆识是后人的一笔重要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的内容,因此,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教育哲学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哲学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是通过教育实战和理论探索体悟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智慧的探索”。教育哲学的特质体现在:它是关于“穷理尽性”的学问;是关于构建必要的教育乌托邦的学问;是关于“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难忘1986年,生气勃勃的虎年,“七五”计划第一个春天.全国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族教育刊物《民族教育》(双月刊),诞生在天府之国成都。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竖立起了一块里程碑。 创办者谁?四川省民委、四川省教育厅、西南民族学院。当时,全国民族教育改革正掀起浪潮,各民族实践经验亟待总结;各地区改革信息需要交流;民族教育各层次发展的路子与诸种模式,应当探索;广大第一线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呼唤理论指导;全国教育报刊何其多,却唯独没有反映和研讨少数民族教育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我国民族较多,服饰也十分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的服饰则能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特质,而中华各个民族传统服饰中,其不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还共同遵守着我国传统的审美共性,并且也蕴含着我国较为丰富的审美语言。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深化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三林刺绣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一大地域特色。康美莉等三林绣娘还曾作为民间艺术家走进法国卢浮宫进行表演。然而,电脑绣花业的兴起,给传统的人工刺绣带来极大的冲击。作为一种积淀和凝结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传统技艺,如何将这一传统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不仅成为区域教育当仁不让的责任,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从现存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关于教育和学习的文字。郭沫若先生《殷契粹编》释“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一句说:“多方,多国也,据此可知当时殷多邻国,各邻国多派遣子弟游学于殷。”可见,远在殷商,即有互派子弟学习的社会教育现象了。尤其到了《周礼》,详细记录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学习的情况,从中我们知道,从殷商起,国家就设立了不同的学校以事教育。故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教育的历史几乎与文明史等同。诚然,自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没有能让资本主义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完整的中国民族教育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与完善的。1949年以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现代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壮大的脚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雨露阳光.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