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郝军燕 《教育探索》2012,(10):117-118
生命关怀是德育的核心价值,是德育以人为本的根基。德育的生命关怀的策略主要包括德育价值生命化、德育内容具体化和德育方式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一种关涉人的生命生成的教育活动,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既包括在德育的内容方面应呼唤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又包括在德育实施中应倾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义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命历程的体验、理解和自我确证。生命意义问题发端于生命的对象化,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人的本性,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空心病”的主要根源。人的需要是理解生命的钥匙,需要按照其与个体主体性的关系可以分为本真需要和异己需要,本真需要的满足是其生命意义感的主要来源。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更多的是被学业竞争等异己需要掌控,其自主、关系、胜任等本真需要被边缘化,生命的无限可能被窄化。青少年“空心病”的本质是需要的异己化和生命的窄化。意义关怀指的是关心、承认人的生命意义需要并帮助人获得积极的生命意义体验。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意义关怀,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应该以学生和民族的未来长远发展为要务,摆脱应试教育博弈的羁绊,关心和促成学生的自主、关系、胜任等需要的满足,帮助学生获得充盈的生命意义体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王静 《文教资料》2008,(19):91-92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围绕传统学校的基本内容来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的内容存在缺失现象,生命关怀--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却有时被忽视.本文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让学生先自爱,进而去爱其他人,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怀生命意义感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义感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目的、方向和态度的看法,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感受。作为关怀人类幸福的事业,教育必须关怀人的生命意义,让学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形成一种意义感。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人的尊严感,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和生命责任感,增加学生的生活愉快感,指导学生积极直面缺憾感。  相似文献   

6.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在秉持理性精神的同时,必须大力张扬人文关怀,做到生命在场。这是由生命对于人的价值、德育的性质以及德育人文关怀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做到生命在场,我们应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生命真知,开启生命智慧;体验生命活动,丰富生命情感;践履生命行为,养成生命善行。  相似文献   

8.
9.
生命意义的心理学化历程首先开端于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弗兰克尔通过对意义治疗理论的基本命题、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意义治疗的阐述赋予了生命意义心理学化的注解。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生命意义的研究重新回归到心理学研究视野中,心理学家通过量化的方法探讨了生命意义的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意义     
生命绝不仅仅是存在,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并且无情流逝的过程。父母的生命通过我们而延续,我们的生命也将通过子女而生生不息。我们制定的制度将会继续传承,通过他们而流芳百世。我们创造的美不会因死亡而失去光泽,我们的肉体会腐烂,我们的双手会枯萎,但是,我们创造的美丽、善良与真实的生活,却永远都会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必然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追求意义人生,就要承担人生责任。文章从自我、家庭、职业、集体、他人、社会六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对策:对个人来说,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对家庭、社会、学校来说,则要全力配合,突出教育重点内容,优化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内漠视、苛待甚至摧残生命的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着重阐述了德育课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及其德育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表现出计划的松散性、内容的随机性、形式的单调性等特点,其双重价值属性表现为“三失”与“三得”。为避免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三失”,更好地获得“三得”,高职院校必须提供必要的德育导引,从培养学生的闲暇意识及闲暇能力入手,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试谈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抓好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隐性教育这一环节,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高度重视隐性教育的德育渗透作用,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隐在德育知识中的有关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和当然法则,常常被人们忽略,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揭示了西方德育演变的思想线索,分析了中西道德教育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钢琴教育的普遍优势以及广东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理论把握和实证聚焦,从理论层面研究德育的内容、原则以及教化机制,探讨将钢琴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渗透到钢琴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的必要性。从广东“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探讨钢琴教学中德育“何以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包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础,培养主体性公民的教育活动,它的倡导和开展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健全人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出现了宣传阵地需巩固,内容有待通俗化,需占领思想阵地等状况.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转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的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公民道德教育的创新载体及其组织模型设计,即建立公民道德自律教育委员会,通过强化公民群体道德自律教育而强化公民个体道德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公民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公民在道德自律教育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公民道德教育关爱人生的本性,达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在当今时代里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德育建设的问题。即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德育工作应注重实效性;德育工作应具有主动性。从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