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善”与“性恶”这一人性理论的根本不同是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差异。由此出发,在德育方法上,孟子侧重自我教育,强调由内而立;荀子则侧重外在教化,强调由外而求。孟荀在人性理论基础和德育方法上的差异也直接的表现在德育目标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历来重视德育。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思想有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德育理论方面,建树卓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成为世界伦理道德的“金律”。但是,作为孔子的后人,有二千多年文化道德史的中国,当前的德育现状令人担忧。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宽容、坦诚、慷慨、善良全都淡化了。物质文明发展了,生活水准提高了,而德育褪色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接踵而至:一名高中男孩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清华学生用硫酸泼伤狗熊,而最近云南的一名…  相似文献   

3.
“交往”成为德育研究的新热点,既取决于德育发展的时代需要,又有赖于交往理论所蕴涵的人性思想。交往德育克服传统德育弊端,实现德育理念的更新,反映时代哲学,体现出对人性和人的生命意义的关怀,找回失落的道德自我。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荀子以治学严谨、识力卓著、综合百家而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规模宏浩,笔锋犀利独创,率言富国强兵之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的消费伦理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借鉴意义。消费思想是荀子富国强兵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极大比重。大体说来,荀子的消费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养人之欲:人欲合理与孔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义利现不同,荀子看到了经济地位对人精神品格的影响,正眼估价了金钱、利益对人生的意义,提出了“生而好利”的人性理论──性恶论。性…  相似文献   

5.
二程的德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他们所设计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框架比较系统而精密,对人们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试论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中 ,不论是“经济人”思想 ,还是“社会人”思想 ,个人只不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管理目标的“工具人”而已。“工具人”思想人性观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现代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目的人”思想人性观的产生。马克思认为 ,人在任何时候都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是“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了共产主义阶段 ,体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人”思想的人性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以人为对象,旨在促成人的德性往道德教育理论的应然取向发展,而道德理论以人性论为基础。本文从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两个维度来分析道德教育与人性的深刻关联,并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当代德育基本理论的简略分析来理解当代德育应如何处理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们看理学与李清照的关系。宋代是理学产生与初步形成的时期。理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封建纲常伦理绝对化和永恒化,“以理杀人”,扼杀人性。本来建立在专制制度之上的儒学,以轻视人、压抑人为其根本特征的,而理学把对人性的否定推向了极致。“理”与“欲”绝对对立,以虚伪的“天理”来灭真实的“人欲”。理学家及其支持者——统治阶级,对别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横加虐杀,自己却为所欲为。人性之学使人们由于被剥夺令了自我而感到困惑、苦闷  相似文献   

9.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界说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要对人性假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人性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在教师管理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学界,人们根据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提出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以下是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1.“经济人”提出“经济人”的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对“经济人”管理理论作出概括的是麦格雷戈的“X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是为了争取最大经济利益,获得最大的享受。2.“社会人”“社会人”概念是由美国…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人们对此均有不同的界说或规定.然而,就其影响和理论深度而言,仅儒家独占鏊头。在儒家人性思想的发展中,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力开先河,其后,围绕着“性”与“情”、“理”与“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掀起过众多的波澜。  相似文献   

11.
一种教育思想的产生往往要求着另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与之相对应。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也要求着教育管理思想作一场深刻的变更,并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导引素质教育的理论变为实践。本篇试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素质教育对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嬗变要求,端一陋见,以求方正。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要求管理者在哲学的更高层位上把握人的本质,真正实现把学校中的人从“经济人”转为“社会人”、“伦理人”现代管理理论首先是在哲学上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基本出发点,对人性的不同假设而衍生各种理论派别。“经济人”、“社会人”、“伦理人”便是代表了三种人性的假设的三种管理理论,它们各代表了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中,后一种理论是对前一种理论的积极扬弃。认为企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利益并积极追求之的人,这  相似文献   

12.
人性论是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中国先秦诸子所持的“人性可塑论”、“人性自然论”、“人性好利论”,分别是他们相应的管理思想——“仁政礼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管理思想的基本前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变动轨迹决定了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做了各个层次的思考和概括,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在分析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人性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理欲观既继承了先儒关于“理欲之辨”的思想,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其作了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欲思想。具体而言,朱熹提出了人在“明天理,去人欲”上的理性自觉,“人欲中自有个天理”,“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以及“以理节欲”的修养论。朱熹的理欲观对于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任何教育管理活动的前提。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性的研究仍然有时代意义。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确立“价值人”假设,是对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等假设的超越。当今我国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念的落后。必须从人性假设理论入手,以“价值人”假设对我国高校德育理念进行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构建了以“以太”本体论为基础的自然人性论 ,认为 ,性为“以太之用” ,本无善恶。在“名”的条件下 ,应以人的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为“善” ,否定了儒家的先验的性善论。张扬人性 ,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并以“仁———通———平等”的伦理模式 ,冲决纲常名教的罗网 ,从而开启了中国人性思想的近代变革。发掘其人性思想的丰富内涵 ,仍有借鉴和启迪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人性基础的论证,重视德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孟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尚志”和树立道德理想,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是其德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人性化、整体化、战略化和网络化的过程。无论是“经济人”的物质欲还是“社会人”的归属欲,它们都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演变的人性基础。因此,要灵活地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运用人性假设理论进行管理,从而引导高等教育管理不断地走向人性化、科学化,推动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提倡“人类和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全世界,其德育理论也十分丰富。为此,文章系统分析了池田大作的“生态德育”“人本德育”“和谐德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等德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21世纪教育的七大“核心价值观”:和谐教育、尊重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创价教育、生命教育、和平教育和幸福教育,总结了池田大作对21世纪人性革命和创造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