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画鼻子     
武方成 《阅读》2024,(Z2):68-69
<正>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画鼻子。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个有头发、有眼睛、有嘴,就是没有鼻子的头像,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接着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把一块红布蒙在眼睛上,再在原地转三圈,然后走到黑板边,给黑板上的头像补上鼻子,谁画得最准确谁就是冠军。听说有游戏可以玩,大家都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2.
老师:关于磁铁,你想了解什么?孩子们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半天,说出了很多他那个年龄才可能想到的问题。老师很认真地在黑板上一一列举板书学生的问题,态度和蔼地问: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我们这节课时间很短,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后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课     
赵阔 《阅读》2011,(12):28-29
"哈哈哈……"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不时从我们班传出来,因为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蒙眼画像。这节课是艺术课,老师把大家分为四组,每组五人。比赛的规则是这样的:每组的成员用红领巾蒙住眼睛,轮流上台,靠感觉来完成人头像的一个部位。哪组组合出的画像最好看,哪组就获胜。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们组的小胖一马当先,先在黑板上稳稳地画了一个圆圆的脸蛋,效果还不错。接着,文质彬彬的  相似文献   

4.
倪墨扬 《阅读》2014,(Z6):41-42
<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小时候,跟着当老师的妈妈去学校,看见老师对着坐姿端正的同学们"夸夸其谈"地叙述着自己的见解,望着那些崇拜的眼神,这时,我梦想自己是一名老师。我在想:站在讲台上,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你讲话,多幸福呀!渐渐地,我长大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一名妈妈的学生。妈妈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说话柔柔的,真好听!周末,妈妈还常带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来家里吃饭,我发现我的同学这个时候总是那么开心。这时,我在想:学生像喜欢爸爸妈妈一样喜欢老师、爱老师,做老师真好!  相似文献   

5.
王林 《阅读》2012,(3):14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着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在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生存的伙伴。而我们的教育却是大一统的,不分天南地北,教师和学生没有太多的自由,都是教科书下听话的好老师和好学生,管学生的人太多,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真实情况如何呢?我们回头看我们的学前班、小学一年级,学生坐的那样端正、双手要么放在桌上、要么背好、非常整齐。当发言时,又是那么整齐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是那么宏亮,尤其可贵的是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去…  相似文献   

7.
引言:板书,是授课教师把教学内容纲目或讲课的思路脉络形象地写画在黑板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板书能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和交流教学信息,同时可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把复杂、抽象、潜隐的教学内容用直观、明确、清晰、优美的字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是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正>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近年来,有不少老师下课后发出感叹:"唉,这堂课又砸锅了,不知道学生想要干什么?在课堂上,该他发言的时候,却哑口无言,在讨论的时候,总想以声音大来压服别人,不能容忍同学有不同意见存在,更有甚者在讨论中摆谈与课文知识毫不相关的东西,老师纠正他,不仅不接受,还恶  相似文献   

9.
今天,张老师一脸神秘的样子,我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语文课上,他终于把“秘密”透露出来,在黑板上写下了4个大字——“角色体验”。咦,这是啥意思呢?我左思右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张老师不急不慢地说道:“今天我们来一个‘角色体验’,哪两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大家听了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番。老师请了两位男同学。他俩都为自己成为“幸运儿”而激动不已呢。不过,他们并没高兴多久,因为要体验的角色是“独臂人”。一下子,他们俩又成了两只泄气的皮球。“现在,请你们用一只手把外衣脱掉再穿上。”老师发话了。他俩…  相似文献   

10.
小学实验室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教学过去那种老师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听实验,考试背实验的状况。但由于诸多原因,小学自然教师队伍的素质还不高,在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管理水平很低。个别学校虽配备了齐全的教学仪器,但仍难于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广大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在实验室的管理和  相似文献   

11.
谢鑫 《阅读》2013,(30):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12.
吴善虎 《阅读》2006,(2):15-16
《荷花》一课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而浮想联翩。作把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么这一大幅活的画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小书虫在学习这课时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去请教吴老师。吴老师告诉他——[编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科技与社会不断发展,教学资源与方式多元发展,传统黑板字教学模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结合多媒体、网络与其它教学资源与手段,对教学过程加以优化,带动教学水平提高,这不但是教育政策强调的,还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多举措、多渠道展开教学,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沟通更加频繁,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达成。虽说如今低年级教学还是沿袭黑板教学形式,但在各大高校中,主流教学已经渐渐演变为多元教学模式,这也是对传统教学的很好替代。基于此,本文接下来便针对以多元教学模式为基础"软件工程"课程改革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希望可以对培养出更多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会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教“秋冬季的预测”课 第三册自然课本第一课是讲秋冬季的预测,其中一难点就是让学生记住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我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对钟表是相当熟悉的,于是就在黑板上画一个大钟表表面,如图1所示。这样,从图上非常直观地看出哪个月有什么节气日,容易在脑里形成深刻印象。在填外圈的节气日时,一个一个填写,这样学生记得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5.
现代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她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过在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未普及之前,我们只能大做黑板这篇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在有限时间里让学生接授新知识呢?说…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完《林海》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个人自由选择文章中的一个片断,根据文中的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并且配上文字(可以用书上的原文,也可以自己写,题材不限。)当学生回家完成作业时,不少家长感到疑惑:六年级了,要毕业了,老师怎么布置这种作业?但是学生兴趣很高,态度认真,从检查反馈的情况看,90%的学生认真画了画,90%的学生没有照抄原文,或  相似文献   

17.
王冠 《阅读》2012,(11):12-13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一生酷爱收藏金石书画。在所有的珍藏中,他特别钟爱《正午牡丹》这幅古画。为了这幅画,欧阳修还去请教了当时的副宰相吴育。吴育仔细看了画后,肯定地说:"这画画的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眼睛露出惊讶的神色,吴育怎么看出来的呢?吴育看出了欧阳修的心思,就说:"我这不是凭空说的,你看这猫眼,细长如线,这就说明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18.
1999年秋季,我刚接手初一。在与学生交谈中,得到一个令我吃惊的答案:老师是警察,学生是囚犯,老师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法西斯专政。这个答案引起我深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是教育者,管理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这个观点是不够正确的。魏书生老师说得好: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服务关系,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老师与学生就某种角度而言,的确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老师存在的必然前提。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试想一下;一个班没有一名学生,这个班的老师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悼念颉刚     
郭绍虞 《阅读》2023,(48):38-40
<正>我和颉刚都是苏州人,但不是同学,圣陶则两兼之。我俩虽不同学,但我的心头却早已深深地打上了他的印象。当时苏州有四个小学,有时一起开会,我见到他学校里,有个学生在黑板上作作文测验,由来宾临时出题,而此人在黑板上用粉笔作文,写得很快,好像默写宿构,一些也不停顿。我奇其才,后来听人家说,这即是顾涌坤——当时颉刚的学名。  相似文献   

20.
学具作为现代教学中的辅助工具 ,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合理运用学具能促进学生手脑并用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1 合理运用学具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向导 ,小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学具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设计了用人民币的学具买卖玩具的实践活动。在黑板上贴有很多精美的玩具 ,每种玩具下面都标明了价格 ,老师当售货员 ,学生拿人民币的学具 ,到老师这里来买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