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别具特色,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形象美"……在平时练习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我们文章的语言变得"靓"起来,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语言好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怎样使自己的语言亮丽而富有气度,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文采”“有意蕴”的要求呢,运用排比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在考场上又何以能“排”出精  相似文献   

3.
<正>排比之法,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浓;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可以增添语言的气势美,可以构建形式的整齐美,可以打造文章的层次美。因此,巧用排比,会让我们的作文"颜值"高、形象美,让人一见倾心。一、运用排比,拓展内容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一篇文章没有文采,读它就如嚼蜡。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就得精心推敲语言,着意雕琢文采之花。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主题披上一身亮丽的外衣,那么它就会让你的文章魅力倍增。一、运用修辞,追求韵律美。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妙用比喻,形象生动;铺陈排比,气势恢宏;大胆夸张,灵动飞扬;……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朵,或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或使文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想像,就能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5.
排比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善用排比既可以使文章产生形式之美,又可以壮大语言的气势,使语意的表达更加强烈.排比句式多用于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巧妙运用往往能使文章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得奇妙.  相似文献   

6.
【开栏语】:排比之法,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浓;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排比句句式工整,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可以增添语言的气势美,可以构建形式的整齐美,可以打造文章的层次美。【技法指导】:在作文中适当地运用排比,不但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还可以造成结构上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组神奇的积木,能堆砌出我们心目中最美的天堂。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价值,而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以及“感情真挚”等对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现归纳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以供参考。强化修辞意识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 ,强化以排比句为主干的整句训练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有效途径。一、排比句运用的效果排比句不仅富有方正齐整的形式美、张弛有度的节奏美以及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美 ,而且还有铺展场面具体生动、列举事例翔实丰富、阐释道理严谨清晰、抒发感情真切激昂的作用 ,使文章既蹈厉恣肆、神采飞扬又骨肉丰满、内涵厚重。这种排比语段不仅能强化语言的表现力度 ,更能成为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展示作者个性和才情的“模板”。【示例】罗曼·罗兰说过 ,“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 ,只是它生命的浮面 ;为了探索它的内在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文课文中语句篇章的结构,一般不会很复杂,但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仍能感受到语言结构的美。这种结构美往往表现为整齐美,而形成整齐美的原因,主要是运用了对称、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对称两两相对,均衡平整;排比一气呵成,语势非凡;反复一唱三叹,情深意长。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如果对句子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去加以润饰,就可以使语言顿放异彩,表达文采斐然,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因此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好的文采,读之如饮茗茶,余甘未尽。高考作文要想取得高分,除了要注意思想向上、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外,还要注重语言文采。那么在高考作文复习中如何突破“语言文采”这一关,已成为了我们在复习中的一个追求。下面笔者结合高考作文复习以及往年高考优秀作文来谈谈如何突破作文语言文采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用“文质兼美”来作为衡量一篇优秀作文的标准,其中“质美”指内容之美,“文美”则指语言之美,也就是富有文采,包括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等等。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就更加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那么,考场作文的语言怎样才能“出彩”呢?以下几招不妨一试:出招之一: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美化语言,增加文采。例如,湖北省中考要求针对两段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自选角度作文,一篇满…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活泼、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文章焕发出异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语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基础等级——语言流畅;发展等级——有文采(具体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作文语言要想出彩,写作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翻阅近几年的一些高考议论性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排比论据的运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优美性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成为赢取高分的重要因素。那么,何为排比论据呢?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文写作中以铺叙、排比的形式来叙述事例、事理的一种论据。它既能使笔墨经济、语言干  相似文献   

15.
翻阅近几年的一些高考议论性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排比论据的运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优美性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成为赢取高分的重要因素。那么,何为排比论据呢?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文写作中以铺叙、排比的形式来叙述事例、事理的一种论据。它既能使笔墨经济、语言干脆、气势磅礴。又能使素材丰富、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为了方便广大中学生朋友写作议论文时善于使用排比论据,增强论证效果,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诗歌意境优美,如能把诗歌的意境引入作文语言中,文章就会灵动起来,鲜明起来,蕴藉起来,给人以美的感受。怎样在作文中透出“诗意”呢?一、排比串起意象好的排比,本身就有一种节奏美和音乐美,单从形式上看,这一点与诗歌是相通的。当排比串起丰富的意象,语言就会“富有诗意”。例1.创新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是不求苟同于人的执著,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法门。人生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创新而壮美。“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将其化为…  相似文献   

17.
成莹 《考试周刊》2014,(62):17-18
文章认为,运用排比和拟人、比喻、引用或其他修辞相结合,可以使语言更具体生动,化抽象为形象;排比和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可以丰富诗歌内容,开拓诗歌意境;结合运用排比和否定、肯定、反问等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更细腻贴切地传情达意。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往往可使诗歌呈现出意象纷呈、内容丰富、形式整齐、重章叠唱、跌宕多姿、气势充沛的效果,可以营造个性化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8.
周春林 《教学随笔》2008,(Z1):54-63
考场作文语言要出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其次是运用好的修辞,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语意含蓄曲折的双关等穿插文中,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再次是匠心调配句式,将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巧妙配合,营造文章的落差美、匀称美、音韵美,使文章绚丽生辉,读来令人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提出“有文采”的标准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长此以往 ,可以使广大的中学师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重语言的锤炼 ,尽早消除“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的现象 ,使中学生运用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所谓语言有文采 ,就是指语言富于变化 ,用语精美流畅。那么 ,如何才能使高考作文有文采呢 ?一、要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以增添文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 ,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 ,语言活泼流畅 ,表达效果得以加强。如《走进四季》的一段 :“…  相似文献   

20.
王馨 《语文天地》2013,(18):38-39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的作文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我认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用排比手段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更详尽、透彻;用排比来抒情,就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明快,适于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